「斷、捨、離」

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出版一本名為《斷捨離》的著作,談及整理家居的方法和心得。「收納術亅近年在兩岸三地大行其道,亦因此大受歡迎。何謂「斷捨離」?這不單是一種家居整理、收納的方法,而是一種當下生活的整理觀。

「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
「捨」:捨棄多餘的廢物;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山下英子強調「斷捨離」的主角是自己而不是物品,核心是讓人思考 「物品和自己的關係」,而時間軸永遠是現在。 通過學習和實踐「斷捨離」,人們將不斷重新審視自己與物品的關係,致力於將身邊所有「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東西替換為「需要、適合、舒服」的東西,改變居住環境,改善生活面貌。

「斷捨離」的意義不僅於此,它是一種健康生活方式,一種獨特的思考法則,甚至是一種心靈修行術。 從關注物品轉換為關注自我,通過物品來認識、發現、肯定自己,重新認識這個世界,改變肉眼看得見的世界,從而改善看不見的精神世界,讓人從外在到內在,都徹底煥然一新 。

為了體現箇中好處,筆者決定找個深夜為家中的雪櫃進行「斷捨離」。除了筆者外,家中還有兩位收集物件的「高手」,一位是九十多歲的婆婆,另一位是極喜歡超市購物的母親。為了「保存性命」,計劃惟有在夜深進行。在清理過程中,發現最難的地方是丟棄那些 「可能有用」之物,因心裏會感到惋惜和不安,但最後還是決定以「需要、合適、舒服」的宗旨進行。經歷半小時「保留與捨棄」的交戰,雪櫃內所有「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之物一概被清除,再次打開時呈現出清新爽朗的感覺。最重要是擺脫了內心週而復始的纏累,像放下大包袱,自覺喜悅和滿足,相信這便是「斷捨離」的果效。


進行「斷捨離」後一個月,雪櫃依然保持整潔清新,發現已棄掉之物其實都不常用,之前 「可能有用」的想法很大程度也是出於假設,相信即使將來有用也能找到替代,應該不會帶來太大不便。更值得高興的是家中的兩老不但沒有「取我的命」,還對此舉毫無投訴,且甚為滿意。

「斷捨離」提供思想的指引及行動建議,理念可以貫徹到日常生活、思考方式,甚至乎屬靈生命中。同樣,重點是時間軸以當下為基準,既不與過去糾纏不清,也不因對未來感到不安而作出無謂的應對。

記得剛剛信主時,特別是浸禮當日,從水裏上來時感到舊我已死和蒙了主的拯救,整個人都得以潔淨有如重獲新生。如聖經所說:「所以,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哥林多後書 5:17)

作為神的兒女當然希望討神喜悅,作合神心意的器皿。不過信主後才明白要保持屬靈潔淨實在滿有挑戰,因我們所面對的舊我和惡習,以及空中掌權者在我們心中掌控(以弗所書2:1-3),若然沒有定期檢視堆積在屬靈生命的大量雜物、塵垢。會使我們變得累贅,內心充滿掙扎和罪疚,害怕走到主的跟前。

馬可福音10:17-31 記述了耶穌考驗一個富有青年對地上的財寶進行「斷捨離」的故事,測試他跟隨主的信心,相信祂就是神。

青年人問耶穌該做什麼善事才能得到永生,耶穌回答他要遵守誡命,青年人自稱他從小已經做到了。耶穌說他還缺乏一樣東西,就是變賣所有家財,分給窮人,然後去跟隨祂。結果這位年青人面有難色,憂憂愁愁地走了,因他的產業很多。隨後,門徒彼此對問:「這樣,誰能得救呢?」耶穌看着他們說:「在人不能,在神卻不然,因為在神凡事都能。」耶穌並應許,那些甘願捨棄一切的人不但有永生,而且還會在今生得百倍的回報。

只是憑做善事和守誡命是不夠,如果我們知覺身價太高,像富有青年一樣,那麼我們便很難放下身段,踏上事奉之路。能夠「斷捨離」地上做過客時短暫擁有的一切,尊主為大,就是神的教導。

既然如此,我們該用什麼心態來對待地上短暫擁有的?創世記12:1-2 給了我們啟示:「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使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使你的名為大;你要使別人得福 。』」

神應許亞伯蘭的名將為大,這也是那些不敬虔的人在巴別所追求的(創11:4)。但留意如神要讓我們成為傑出,這並無不妥,但我們自己卻不要這樣追求。同時神要亞伯蘭的名為大,只因他是被命令要成為別人的祝福。

甘願對地上的一切進行「斷捨離」所靠的是「信心」,若是上帝賜給我們的,我們還得盡管家的本份,把地上擁有的用得其所,成為別人的祝福。即使主人收回,我們也要憑信心交上,因為耶穌基督是我們的盼望,也是我們的拯救,無論任何光景、任何時間,總是叫基督在我們身上照常顯大。

對於在地上不斷囤積的人,耶穌也提醒他們。天父知道我們的需要,也樂意供給我們,我們可以放心信靠祂。「你們看一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在倉裏存糧,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們。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 所以,不要憂慮,說:『我們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 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要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都知道。 你們要先求上帝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馬太福音 6:26, 31-33) 。 很多人也喜歡囤積財寶古玩、名表錢幣,帶给自己莫大的滿足感。雖然不能帶進天國,或許留給下一代使他們能生活安穩。唯有《傳道書》教導我們:

「故此,我見人莫強如在他經營的事上喜樂,因為這是他的分。他身後的事誰能使他回來得見呢?」 (傳道書 3:22)

「我見日光之下有一宗禍患重壓在人身上,就是人蒙神賜他資財、豐富、尊榮,以致他心裏所願的一樣都不缺,只是神使他不能吃用,反有外人來吃用。這是虛空,也是禍患。」 (傳道書 6:1-2)

「遇亨通的日子你當喜樂;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因為神使這兩樣並列,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後有甚麼事。」 (傳道書 7:14)


我們不獨喜愛囤積財寶,實在也是不斷囤積着「罪」﹕驕傲、嫉妒、仇恨、惱怒、污穢 … (加拉太書 5:19-20) ;這都不是我們在屬靈生命上有逼切需要進行「斷捨離」的東西嗎?

筆者自小便熱愛籃球,每週都會與好友在場上切磋一番。上月的一個星期如常到球場進行球賽,雙方雖是朋友,但球賽進行時大家都非常認真。直至有一場受到對方的嚴密看管,切入上籃時被毫不留情的阻截,你來我往,氣氛緊張。球賽完畢,我們在場邊開始你一句我一句,互相謾罵,最後,我還憤然離開了。

事後自覺打籃球時的心態很不正確,即使贏得人的讚許,卻失了基督徒的見證,得罪了朋友又得罪了神,又有何意義?回家路上還是覺得最好馬上向神認罪,自知需要謙卑下來,放下執著和自我中心,肯妥協,肯讓步,才是合神心意的用人。

有時與罪「斷捨離」,或說與神和好,的確需要認罪悔改才真心知道自己是個「蒙恩的罪人」,而且更加需要好好珍惜主的救恩。

使徒彼得說:「如果你們聽過他的道,領了他的教,因為真理就在耶穌裏, 你們要脫去從前的行為,脫去舊我;這舊我是因私慾的迷惑而漸漸敗壞的。 你們要把自己的心志更新, 並且穿上新我;這新我是照著上帝的形像造的,有從真理來的公義和聖潔。」(以弗所書 4:21-24)

「脫去」含有除去、棄掉之意,屬靈上定期進行大掃除,對舊我有所發現後,便要捨棄不合神心意的生命,保留純全清潔的心靈。當捨棄阻攔我們進入天國的事情,讓我們更坦然走到主的面前,心情會變得更加輕鬆,心裏更容易找到喜樂,回復新生的感覺。讓我們單一仰望神,棄掉包袱,輕裝上陣。

箸名佈道家 Derek Prince有一個訓勉: "I have a principle, I try never to fill my mind with garbage..... indulge in a lot of intellectual garbage gathering. And that's the world still holds on to their lives."


能夠撇下一切身邊的「財寶」,心裏、靈裏的「垃圾」去跟隨主,還是需要我們憑信心踏出第一步,這「信心的一步」我們願意踏出來嗎?求主幫助我們。






底線

在職場上曾聽過一位 「激勵大師」演講,說過一句振奮人心的話:「不做一件事可找千百個理由;但要做一件事,一個理由便足夠!」簡單說就是如果這人很想去做某一件事,他只是需要給自己一小個理由,便向前行。

話雖如此,世間事不全是「想做就去做」,做生意的有「底線」、夫妻間有「底線」、上司下屬有「底線」、基督徒做一些「踩界」的事情都有條道德上、宗教上的「底線」。就讓我們看看這條「界」、這條「底線」在哪裏?

最近看到剛已故著名基督徒護教學家拉維.撒加利亞 (Ravi Zecharias) 的醜聞,揭露他在「拉維.撒迦利亞國際傳道會」(RZIM, Ravi Zacharias International Ministries)所擁有的亞特蘭大水療中心的性侵行為,並在美國發現了多名受害者的證據,實另筆者結舌側目。(https://www.thegospelcoalition.org/article/report-ravi-zacharias-sexual-abuse/)

Ravi Zecharias是一位世界基督徒景仰的護教學者,帶引無數人信主,各宗派的牧者及前美國副總統彭斯也極度稱讚 Zecharias在基督徒信仰上的貢獻,無人會質疑他對神話語的認識,更不會質疑他對「罪」的認知。可惜在私生活中卻被私慾所捆綁,大大地得罪人、得罪神。這也反影了在教會內「accountability」 的重要性,和教會不斷給「著名」牧者的「推崇」和「服從」的危險。Ravi Zecharias 的底線究竟是放在那裏? 人可能會被蒙蔽,但神卻是不會被蒙蔽,是否因為他的「功績」,所做的一切就可以「特別處理」?


說易行難,當我們面對試探時,不期然的會墮入羅網,很多時不是我們不明白聖經的教導,而是行動上出現了南轅北轍的決定。我們行事為人若沒有底線,會傷害身邊的人、得罪神,並且遭神的刑罰。有團契弟兄告訢我若要測試自己的底線,不妨做個「陽光」測試,也就是把要作之事公諸於世;如覺得不能或不想這樣做,大多都不是合神心意的事情。不過我們即使知道底線是放在神的説話上,還是往往把底線放下,以私慾先行。開頭或初嘗禁果,繼而泥足深陷,不能自拔。羅馬書 7:23:「但我看出肢體中另有個律和我內心的律交戰,把我擄去,使我附從那肢體中罪的律」。 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困苦、危難、迫不得已之時,超越底線的念頭會霎時出現。能夠回到神話語裏面的,加上忍耐,當能守得住底線。我們定睛的不是地上的事,而是天上的事和賞賜。

「因此,耶和華- 以色列的上帝說:『我確實說過,你和你祖宗的家必永遠行在我面前,但現在耶和華卻說,我絕不會這樣做。因為尊重我的,我必尊重他;藐視我的,他必被輕視。」 -- 撒母耳記上 2:30

每個基督徒都要知道我們的底線是什麼。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經歴很多底線的考驗:戀愛、生意手法、賭博、婚外情、離婚、同性戀、反對政府等等的場景中,也一一存在着很多「底線」。我們在工作崗位上,「可為及不可為」的問題常常湧現,基督徒要把持很多信仰原則,其中包括忠於工作、誠實公義、不貪心、不張狂… 。但是在現實工作處境中,這些原則要很努力才能持守,有時遭受失敗、有時又只能報以無奈的苦笑。不少做人的底線只是不傷害人,但我們基督徒的底線要比這高,那就是「十條誡命」!上帝對信徒的要求很多,而 「十條誡命」也是祂給人的底線,雖然這是一些老生常談,我們慕要守住!

舊約裏先知但以理被召入建制,被教導、被改名、被限定飲食。但他卻能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的所喝的酒玷污自己。(但1:8) 因為這會影響與神之間的關係。破了底線,干犯了神,破壞自己與神的關係,這就絕對不可以。這是原則。

“但是,你們要作行道的人,不要只作聽道的人,自己欺騙自己。 因為只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觀看自己本來的面目, 注視後,就離開,立刻忘了自己的相貌如何。 惟有查看那完美、使人自由的律法,並且時常遵守的,他不是聽了就忘,而是切實行出來,這樣的人在所行的事上必然蒙福。” -- 雅各書1:22-25

團契上週剛查考路加福音第四章。裏面記錄了四十天禁食結束時魔鬼給耶穌基督的三個試探。魔鬼目的只有一個,焦點在「擊倒」這個「神的兒子」。魔鬼要引誘「神的兒子」 因慾望而降卑至聽從撒但的說話!

魔鬼説若祂是神的兒子,便可以把石頭變成食物抵住飢餓。耶穌回答:「人活着不是單靠食物。」魔鬼又領耶穌到高山,觀看屬魔鬼掌權的萬國榮華,若耶穌肯在魔鬼前下拜,魔鬼便把這一切賜給祂。耶穌回答說:「要敬拜主—你的神,唯獨事奉祂。」魔鬼又帶耶穌上殿上要祂跳下去,因上帝必命令使者來保護祂。耶穌回答說:「不可試探主—你的神。」(路加福音4:1-13)在表面,考驗的是人的四個基本的慾望,饑餓、眼目的情慾、擁有的心和驕傲。聖靈和父神也靜待結果。基督的底線是什麽?

讓我們好好學習,耶穌的三個答案:

路4:4 「耶穌回答說、經上記著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

路4:8 「耶穌說、經上記著說、『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事奉他』」。

路4:12 「耶穌對他說、經上說、『不可試探主你的神』」。

耶穌能通過這些考驗,勝過試探,實在要告訴我們的重點是:「完全仰望神,敬畏神,不違背神的說話」。

這是耶穌基督的完美示範,也是我們要效法的「底線」!


「我的弟兄們,你們遭受各種試煉時,都要認為是大喜樂, 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考驗,就生忍耐。 但要讓忍耐發揮完全的功用,使你們能又完全又完整,一無所缺。」 -- 雅各書 1:2-4






平常心

上月一次坐的士,與的士司機談起現時疫情狀況,他慨嘆收入銳減,健康又受威脅。他說:「不過冇辦法啦,都係用平常心來看待」。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又覺得有點不對勁。大部份人面對逆境時都是說用平常心去面對,即是說這是最「佳」的應對方法—「嚟到係點就點」。

一般人理解的「平常心」,乃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面對周圍所發生事情的一種「高情操」心態。平常心是「無爭、無貪、無為」的匯合。作為一種處世態度,是忍辱之心或仁愛之心。「以平常心觀不平常事,則事事平常」。這種平常心,能助人看破人生種種的遭遇,表面是看破,其實是一種放慢,有時候不一定是人生智慧。筆者認為只靠個人的「修養、修煉」,單靠一己之力,又如何能達到呢?

佛學認為平常心是一種境界。平常心是積極人生,平常心是道,也是超越人生苦況、劣境、不幸的態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憂;無時不樂,無時無憂」。中國哲人致力「平常心是道」的境界,所謂「若無閒事掛心頭」。又如詩人說:「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時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真正能領悟平常心的絕非平常,並不是一般人能輕易做到。四季的天氣都各有不同,有極熱亦有酷冷,人就要全然接受,平常心面對。真正領悟平常心的意義,從中獲取無限的滿足,成為一個時時快樂的人。如此說來,平常心的內涵博大精深,看似平常的「平常心」,其實並不平常。就因為既不平常,平常人怎能輕易達到呢?

那麼基督徒的平常心,與非基督徒的平常心可有分別?

記得傳道書9:11 說:「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智慧的未必得糧食;明哲的未必得資財;靈巧的未必得喜悅。所臨到眾人的是在乎當時的機會。」世間之事變幻無常,絕非人可以預測。

有神和沒神的人,同樣要經歷無常,「靠着主的平常心」多了的是非基督徒沒有的那份平安。我們相信神會把我們最需要的供應我們,或許當時未能明白,但愛我們的神會裝備我們生活在祂旨意中,無論是管教,是賜予,總是要讓我們得益處。哥林多後書 12:9:「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哥林多前書 10:13 又提醒我們:「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

保羅也說:「上帝用各種智慧和聰明把這恩典豐豐富富地賜給我們,照著祂在基督裡所定的美好計劃叫我們知道祂旨意的奧祕,等所定的時候一到,叫天地萬物一同歸在基督的名下。」(以弗所書 1:8-10)。「主裏的平常心」就有安穩、照顧、保護。

靠主的平常心不代表坐著等待,要竭力為主作好見證,也是在工作崗位上盡力把工作做好,榮耀神。不單如此,「靠主的平常心」充滿動力。聖經也教導人要不停地撒種,早晚也要撒,因為人不知道哪時撒的種子會發芽,或許所撒的都帶來收穫 ( 傳 11:6) 。在人的面前,「主裏的平常心」就是撒種。

喜樂

腓立比書4:5-6 提及人生喜樂的秘訣:「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當叫眾人知道你們謙讓的心。主已經近了。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着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當中提及喜樂的來源在於具有「謙讓的心」。這「謙讓的心」是一種「柔和、親切、寬容、鎮靜、豁達」的心,超越了人的「平常心」;然而保羅這種「平常心」是「靠着主」的,就是這種能使保羅在監獄中仍能高聲讚美,向羅馬兵傳福音,在困境重重下完成多卷書信的心!

這是基督徒的「平常心」。

禱告

基督徒一個莫大的恩典就是禱告的權利,願神讓我們願意謙卑,尋求祂的幫助,「靠主的平常心」才發揮最大彰顯,讓我們重新得力,找到光明的出路。

「但願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着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 羅15:13)

這是基督徒的「平常心」。


聖靈

牧者Derek Prince一篇證道 “Letting the Holy Spirit Lead” 裏提到聖靈在我們生命的重要。聖靈內住在我們心裡代表甚麼呢? 它代表着成長了的信徒能夠與神溝通, 明白神的意思。 它代表了我們會事事得到神的安慰,在困苦流離的時候,在孤獨無助的時候,聖靈會安慰我們。它代表了神會給我們不住的提醒。只要我們慢慢的學會聆聽。我們會成熟,越來越明白祂的心意,讓我們好靠近祂。 簡單來說,聖靈的同在就是神與我們同在。

這是基督徒的「平常心」。


感恩

使徒保羅在帖前5:16-13 說﹕「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其中「凡事」就是指無論是如意的事或是不如意的事,無論在順境或者逆境裡,都應該要來感謝神。在詩篇50:23 ﹕「凡以感謝獻上為祭的,便是榮耀我,那按正路而行的,我必使他得著我的救恩」。凡以感謝獻上為祭的,便是榮耀神。當我們為了神在我們生命中或家庭中所作的而感恩,口裡讚美神的時候,我們乃是將神當得的榮耀歸給祂。常常肯定神的美善,以至堅固自己的信心。

這也是基督徒的「平常心」。

信主與不信主,正常的生活工作仍是要繼續。基督徒的平常心盛載着喜樂、禱告、感恩聖靈的牽引。這與非基督徒「隨遇而安」的平常心實是不同。而且,信了神的人工作可能更艱苦,因為除了把自己「世界」的工作做好以外(這是「兼職」!),基督徒還有一份 「正職」,就是為要宣揚神的國。就在宣揚神的國度的同時,我們要把神的教訓活出來,用個「平常心」看世界,行公義,好憐憫,為神在世上作一個美好的見證。






末日

近日在很多信徒群組都掀起了一陣「主再來」的末日風情,大談主何時重臨,不同媒體以末日為主題的訊息與日俱增。當全球在經歷巨大疫情,天災、國際時局又見緊張之際,很多這類型的文章和視頻也成為一眾的屬靈話題。
1. 以色列 1948 年立國,重新成為一個國家,並可以在國土上獻祭;也應驗了橄欖山上對話 (Olivet discourse) 裏耶穌無花果樹的比方( 太 24:32-35)。
2. 馬太福音24 章耶穌說大災難前出現的徵兆看來越發逼真。
3. 越來越多猶太人信主,認信基督,應驗了羅馬書11 章及太 24:14 裏的預言。
4. 猶太人準備重建聖殿已是蠢蠢欲動,獻祭的紅牛亦重現。
5. 聖殿若建成,信徒期待著但以理書末世「7 年」的應驗 ( 但9:20-27)。

翻開歷史書,過去曾有多次戰爭、瘟疫、饑荒等同時發生的情況, 如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未結束,全球爆發西班牙大流感(Spanish Flu Pandemic)。在1918-19 年間,全球染病死亡人數超過5,000 萬,科學家與歷史學家認為,當時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曾感染這個病毒,這的確是一場浩劫。然而,世界並沒有進到「末日」。

一百年後的今天,雖然醫學昌明、科技先進,世界時局依舊動盪不安。今次的肺炎災害是否屬於「產前陣痛」( 太 24:8),看來需要多點時間才能分辦。

無論情況是否這樣逼切,基督徒更貼身和需要明白的課題,是倘若主明天再來,我們準備好了嗎?怎樣才算準備好?具體又要準備甚麼?

這一些,在馬太福音 24, 25 章不難找到答案。

警醒

耶穌在橄欖山 (Olivet discourse 太 24, 25) 教導門徒必須「警醒」,之後說了三個比喻,教導門徒應該怎樣做好準備。讓我們花點時間回顧一下這三個比喻。

24下和25 章的三個比喻都是為了回應末世而說的,三個比喻的共同焦點也就是「警醒」。第一個是「好僕與惡僕」的比喻, 告訴門徒心意要放在「忠心」的警醒上。第二個「童女的比喻」解釋為甚麼要警醒, 第三個「銀子的比喻」則是回答甚麼是警醒。

第一個是「好僕與惡僕」的比喻 ( 太24:45-51) :一家之主要外出,就派奴僕管理家中的大小僕人,要他按時分糧食給大小僕人,直至主人回來。主人回家時,看見他盡忠職守,就把所有產業都交給他管理(太24:46-47)。

大小僕人一起服侍主人的家,有如弟兄姊妹眾志成城服侍神的家,若神派了一些人給我們管理服侍,便當忠誠全力服侍他們,幫助他們忠心的服侍主。當主人回來時,那忠心的僕人便能管理主人一切所有。至於完全沒有心志服侍神家的人,趁主人還未回來便出手打其他僕人,終日與酒醉的人吃喝玩樂。將來主人回來,會把這惡僕與不信的人一同懲罰。

耶穌教導我們需全心全意,「忠心」服侍主人的家。

接著是「十個童女」的比喻 ( 太25:1-11):好事近,十個童女準備迎接新郎一同參加婚宴,五個聰明的拿着油燈又預備了燈油等候,五個愚拙的只拿着燈卻不準備油,新郎遲來,眾童女也睡著。新郎終來了,童女也馬上前去迎接,出現以下場景:

愚拙的對聰明的說:「請分點油給我們, 因為我們的燈要滅了。」 聰明的回答說:「恐怕不夠你我用的,不如你們自己到賣油的那裏去買吧。」(太25:8-9)結果去買油之際,五個準備了燈和油的童女和到了的新郎進入筵席,其他的就被拒諸門外。


「所以,你們要警醒,因為那日子,那時辰,你們不知道。」(‭‭太‭25:13)‬‬‬‬‬‬

時間固然重要,燈油也是進入筵席的關鍵。看來,燈油既不能借人,也不能轉讓。值得留意,五個童女有預備油,五個沒有,雖然新郎遲來十個都睡著了,不過有儲備資源的童女還來得及醒來迎接,相反完全沒有準備又睡着了的童女便白白錯過進門與新郎一同坐席的機會。童女燈油也不帶,以為可以借回來,也是怠慢,存有僥倖之心的表現。

油又好比我們的屬靈資源,需要自己下工夫儲備;既不能借人,也不能向人借。基督徒通過持續基督化的生活,儲備更豐富的屬靈資源。靈修、查經和禱告成為我們的生命(whole of our life)而非生活的一部分(part of our life)。相信屬靈資源日益添加,主會稱許過這樣生活的人為聰明人。

五個愚拙的童女也可能代表那些掛名的基督徒,只是虛有其表、而內在從來沒有重生,也沒有聖靈。今天在教會中就有這兩類人,燈是外在的認信,油是裏面的能力。 今天有許多人聲稱他們認識神,卻拒絕神在他們生命中工作,因為他們只不過號稱是基督徒而已;有敬虔的外貌,卻沒有敬虔的實意,基督再來時就大大危險了。

耶穌提醒了我們,末世時明白呼召、找緊時間、接受裝備、敬虔度日、成為一個真的基督徒。

最後一個是「銀子」的比喻 ( 太25:14-30):主人按僕人的才幹把家業的銀子託付給僕人管理,之後便離開了。主人回來時,僕人把管理家業的成績滙報給主人,盡心管理銀子的僕人成功賺取回報,得到主人的稱讚。

主人因故要出遠門,於是把三個僕人找來,按各人的才幹分別給他們五千、二千和一千銀子,然後就離開了。領五千的和領二千的,他們領到的銀子雖然不一樣,但他們都同樣善用資源,都賺了一倍,然而那領一千的卻把銀子藏起來。過了許久,主人回來了,就跟他們算帳,那領五千的和領二千的都得到同樣的稱讚,一千的卻因為埋藏了銀子,而受到責備。


主人說。「做得好!你真是個又良善又忠心的奴僕。既然你在小事上忠心,我要把更大的事交給你。進來分享你主人的快樂吧!」(太 25:21)。

我們發現原來我們今生所作的對主耶穌來說是「不多的事」,而在以後的來世,主人要把「許多事」派給我們管理,這樣的工作不但不是勞苦愁煩,反而是享受的,是樂在其中的。 世界的結束和主的再來不是一切的終結,而是新階段的開始。

相反的,拿了銀子把它埋沒在地裏,連基本放進銀行收取利息的動作也不做的僕人,對於神的恩賜完全沒有興趣運用,索性埋在地底下無動於衷,最後結局會變得一無所有,而且被受懲罰。

神把恩賜分給我們每一個人,使我們各有優點和長處,我們看待恩賜有如看待家業的銀子般,竭力把恩賜發揮最大果效,並且運用在神的家裏作服侍。當主人回來看見僕人盡忠職守,將來便有更大的事要交給他管理,並且有份與主人同享快樂。

各人有各人的恩賜,善用恩賜、竭力服侍,亦不必比較 。末世來臨,把握機會,刻不容緩。

最後,耶穌告訴我們,當祂再來的時侯,是要找持守着信心跟隨祂的人,並要對這些人說:「你是忠心又良善的僕人」。盼望我們能站立得穩,並且靠着主耶穌基督得勝。「因為凡是從上帝生的人都能勝過世界,使我們得勝的是我們的信心」(約一 5:4)。







信心

上年曾與弟兄們查考《希伯來書》,說到當時的猶太信徒因為懼怕羅馬政府的逼迫、朋輩的奚落,有莫大壓力離開基督教回到猶太教。作者寫信勸勉他們在信仰上要站穩,不要走回頭路,新的盟約遠比他們所信的超越。

書信中論到一個古往今來的重要訊息,也是貫穿整本聖經的重要課題:「信心」。《希伯來書》的作者對信心有以下的詮譯: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來11:1 和合本)
"Now faith is being sure of what we hope for and certain of what we do not see" (Hebrews 11:1 NIV) 。

人若有信心,就必須對還「未看見」的事很「確定」、對所「盼望」的事有十分的「把握」。即使未曾看見,也能很確定和深信事情會像預期般發生,這到底是怎樣一回事?小組查經時,有弟兄舉了一個既貼切又生動的例子,相信可讓我們更明白這個道理:

黃先生是玩具界的翹楚,具有豐富經驗,能製作各式各樣複雜研發性的玩具,只要你能說出,他都能做到。有一天,一位小弟弟問Uncle Wong 能否做一把在電影《星球大戰 》(Star Wars) 出現過的光劍(Light-saber) 作為聖誕禮物,並且強調不要膠套包著光管的劍,而是開啟時有真光柱伸出,關掉時光柱會自動消失,方便放進書包裏。黃先生答應了小弟弟,並承諾在聖誕節當日會把光劍交到他手上。


在等待中的小弟弟雖然在現實世界「從未見過」這光劍,但他「清楚知道」,「承諾」他的Uncle Wong 有能力「會在聖誕節準時把這劍交到他手中」。這就是《希伯來書》說的信心:雖從未見過,但相信所盼望之事必定成真。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來11:1)

當我們了解何謂信心後,《希伯來書》的作者把信心的內容再下定義:「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來11:6)。基督徒信心的內容就是相信神的掌權,而祂會賞賜有真信心的人。能夠凸顯這信心的聖經人物有很多,其中一個被稱為「信心之父」的亞伯拉罕實在當之無愧,他甘願聽從上帝的指示,把兒子以撒獻為燔祭,達至信心的巔峰,一絲不掛地順服神。以撒對亞伯拉罕極其重要,這可從上帝與他立約說起。

上帝與亞伯拉罕立約時他並沒有子嗣,上帝肯定他的繼承人必定是他親生的,而且後裔必如天上繁星那麼多(創15:4)。他一直相信應許,直至年事已高(九十九歲),妻子撒拉亦過了生育年齡(八十九歲),耶和華才向亞伯拉罕顯現,告訴他將得一個兒子,並吩附他把兒子起名為以撒。這個孩子將會堅立耶和華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創17:19),而且上帝強調,日後從以撒所生的才要稱為他的後裔(創21:12)。

以撒出生後,上帝考驗亞伯拉罕,要求他把以撒作獻祭。既然以撒是他的獨生子,也是唯一的承繼人,如果以撒死了,又怎樣會有繁星那麼多的後裔呢?神對亞伯拉罕的應許又怎樣實現呢?在邏輯上看來都是令人費解的,兩件事的確互相矛盾。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來11:1)

亞伯拉罕沒有因此失去信心,相反地絕對相信神的應許,而且相信在神沒有難成的事,縱然以撒死了也能「從死裏復活」(來11:19),他是這麼的確信。當他準備下手殺死自己的兒子時,卻被耶和華的使者阻止了。雅各書(2:21-23)指亞伯拉罕的信心是因着行為顯得完全,因為他能夠完全相信神,讓他可以順服如此艱難的命令。真正的信心必定帶出行為,但必須竭力長進,並完全信靠神,這樣我們才能像亞伯拉罕那樣,為神成就不可能的事。


作為基督的門徒,很多時都會進入試煉當中,需要信心來克服困難,通過一個又一個的考驗。屬天的和屬地有不同的掌權者,若我們願意追隨主,很多時都需要用信心來敵擋地上的誘惑,因為主要我們作祂聖潔的器皿,凸顯祂的尊榮。當遇到困難和挑戰,就是測試我們信心的時候,人往往在考驗當中能看見主的榮耀和屬天的幫助。我們須知道神是信實的,必不叫我們受試探過於所能承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我們開一條出路,叫我們能忍受得住(林前10:13)。問題是我們是否對神的應許很確定,對從未見的事很有把握呢?

上年因為疫情緣故,在我身上也有很多事情發生。其中經歷了感情變化對我有很大衝擊,心情沉重使我茶飯不思。我曾缺乏信心,心裏曾感到很大的挫敗感,皆因在感情事上反來覆去。幸好有一班弟兄提醒我要定睛於神。我尋求神使用我,我願意擺上自己,把從前情慾的時間放在上帝的工作上,更多親近神,要求祂的教導,讓我掌握真信心和智慧去明白祂的旨意。


記得在這段「調整期」的一個晚上,大約凌晨四時左右我被窗外的雷聲吵醒,只見天上不停的行雷閃電,但沒有下雨。我感覺是天上響起號角,主將再來到地上!我馬上起床換上衣服,駕車到附近的一個碼頭,迎接主的再來。我到達碼頭時坐在木櫈上,看著大海時心情反覆又變得憂傷。我低頭禱告說:「父啊,在這個時間,祢可否給我見一面?」過了不久,忽然刮起大風,還下著大雨。我坐的地方四面通風沒有屏障,只得站在有蓋的亭子中心。雨勢之大讓我動彈不得,只能站著並看著前面的大海。

忽然有一隻白色的鴿子從我左前方的天空飛來,我定了睛看著這鴿子。奇怪的是鴿子飛到我正前方的時候,好像定格一樣「掛在」空中。我把眼晴擦了幾下,鴿子依然停留在那裏,持續了十多秒,之後像是打了一個筋斗,飛回左邊的天空去。我突然記起剛才的禱告,感謝神,祂知道我需要信心,去明白祂與我同在。我要在此為神作見證:「祂是永活的、是信實的」。

我深信上帝的安排都是有益處的,現在我逐漸找回盼望和喜樂,更能親近神,並且相信將來也會有被更大祝福的日子。相信一切也是上帝對我信心的新考驗。 希伯來書12:10-11 這樣說: 「生身的父都是暫隨己意管教我們;惟有萬靈的父管教我們,是要我們得益處,使我們在他的聖潔上有分。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


最後,想與大家做個信心測試,請大家花一兩分鐘時間,認真誠實給個答案。問題可能是大家熟悉的:想像現在身處飛機上,忽然有幾個持槍的恐怖分子劫機者,走到乘客的座位前,逐一問每一個乘客:「你是否基督徒,相信耶穌基督是主?」乘客若果回答「是」,劫機者便會向你的頭轟一槍,把你的生命終結,你會怎樣回答?

你對基督的應許、天國的絢麗,信心究竟有多大?






饒恕

饒恕是一種自願行為,與寬恕同義,意思是原諒冒犯我們的人,不因別人的過犯而懷恨在心,也不會要求别人賠償我們所受的傷害和損失。饒恕是受害人內在的釋放,不再活在被害的困惑中,不再糾纏在計算得失或花費心力對付得罪自己的人。饒恕也是一種美德,是愛、不計較或胸襟廣闊的表現。總括而言,饒恕使受害人身心靈重獲健康、平安和自由。

一般人都明白饒恕別人的好處,但當受害者是自己時,都不禁哀嘆:饒恕,談何容易?

十年前,有一位我很信任和的長輩,因一件事上没履行承諾,讓我陷入了經濟危機,債務纏身,而且我還非常惱怒他。過了幾年,怨恨開始減退,自覺當時自己也不夠謹慎,不能完全怪責他,於是便鼓起勇氣主動與他聯絡,重新建立關係。半年前,我們還約定每個週未一起吃早餐和查考聖經,盼望能把福音傳給他。

直至一個週未如常見面時,他談到一個人做錯事應該接受懲罸,犯錯的人如真心悔改,也應該甘願受罰,因為小懲大誡才能使犯錯的人成長。感覺中他是指着我說,頓時覺得被冒犯和有點難受,不禁心裏問:「我給你弄得焦頭爛額,還需要給你說謝謝嗎?」發覺互相的惱怒,實在並未消除,若不是福音的緣故,可能早已沒有動力在接下來的週末與他會面了。 這事讓我明白饒恕並非一朝一夕的,即使事隔多年,我還是没有完全放下,「饒恕」真的談何容易。不過我開始理解,耶穌教導門徒寬恕得罪我們的人七十個七次(太18:22)的意義。聖經中教導的「饒恕」是終生的功課,我是初級生,盼望能與大家一起探討這個主題。

免債

在聖經裏,饒恕的希臘文aphiemi,譯作「放過」的意思,像債主不要求欠債的人還錢一樣。如經文說「你們若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太6:14)。求神饒恕我們的罪是必須的,「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羅 3:23)。按耶穌的教導,饒恕存在著一個公平的原則,就是我們求神饒恕我們的過犯,我們便得先饒恕别人的過犯。與得罪自己的人和好,不單為了別人的好處,同時也是我們與神修好關係重要的一步。即使對方不覺得自己有錯,或不覺得需要接受我們饒恕,我們亦需要饒恕他/她,因我們都犯了罪,虧欠了神的榮耀。饒恕人是我們與神建立關係的過程,不想與祂的關係有所缺欠。


世上有没有不能饒恕的罪?若人做了傷天害理的事,我們便可以堂堂正正地不饒恕他,按著公義一直追究到底?馬太福音 18:23-34記載了耶穌教導門徒饒恕的比喻:

天國像一個王要和他僕人算賬。有人帶了一個欠一萬他連得(相當於一個工人193,000年的工資)的僕人來,因他没有甚麼償還之物,主人下令把他一切所有的變賣來償還。那僕人就俯伏叩頭求饒,結果主人動了慈心把他釋放,並免了他的債。

那僕人出來,遇見一個欠他一百個銀幣(相當於一百天的工資)的同伴,就揪著他,扼住他的喉嚨追債。那同伴就俯伏央求他寬容。他不肯卻把他下在監裏,直到他還了所欠的債。同伴們看見他所做的事就很悲憤,把這一切的事都告訴了主人。於是主人叫了他來,對他說:「你這惡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你不應該憐憫你的同伴,像我憐憫你嗎?」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給司刑的,直到他還清了所欠的債。

即使别人欠下我們巨款(犯下滔天大罪),與王相比,193,000年的工資有誰能夠償還呢?耶穌說這比喻,是要我們打從心裏饒恕人(太18:35),如果覺得難以實行,那麼便要記着我們欠神的債根本是無法償還的,如今也被勾銷了。神是公義信實,為人伸冤的主,祂是聖潔和恨惡罪惡的神。我們要有信心把案件交託給審判萬人的主來處理,並且以感恩的心去免別人的債,「放過」那些得罪我們的人。

饒恕 (Forgive) 與忘記 (Forget) !

「我,惟有我為自己的緣故塗去你的過犯,我也不再記得你的罪惡。」(賽 43:25)「我要赦免他們的罪孽,不再記得他們的罪惡。這是耶和華說的。」(耶 31:34b)

上帝饒恕以色列人,不再記得他們的罪惡。「不再記得」不是忘記了的意思,因所有人的惡行都寫在書中(啟 20:12),但上帝決定不翻舊賬不談論這罪,不再計這惡為惡。真正的饒恕就是過往的傷害不再成為我們的擔子,雖然有記憶但不受束縛。無論過去是好是壞,也不再成為我們的捆綁,明天才充滿盼望。

創世記中約瑟把他兄弟的傷害看為神大計劃中的一部份,重新詮釋兄弟們對他的傷害,對過往的傷痛和委屈全無擔子和束縛,最後還對兄弟說:「『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上帝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使許多百姓得以存活。成就今日的光景。現在你們不要害怕。我必養活你們和你們的孩子。』於是約瑟安慰他們,講了使他們安心的話。」(創 50:20-21 )約瑟仰望上帝,行出饒恕的義,我們能做到嗎?


作為基督的門徒,很多時都會進入試煉當中,需要信心來克服困難,通過一個又一個的考驗。屬天的和屬地有不同的掌權者,若我們願意追隨主,很多時都需要用信心來敵擋地上的誘惑,因為主要我們作祂聖潔的器皿,凸顯祂的尊榮。當遇到困難和挑戰,就是測試我們信心的時候,人往往在考驗當中能看見主的榮耀和屬天的幫助。我們須知道神是信實的,必不叫我們受試探過於所能承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我們開一條出路,叫我們能忍受得住(林前10:13)。問題是我們是否對神的應許很確定,對從未見的事很有把握呢?

上年因為疫情緣故,在我身上也有很多事情發生。其中經歷了感情變化對我有很大衝擊,心情沉重使我茶飯不思。我曾缺乏信心,心裏曾感到很大的挫敗感,皆因在感情事上反來覆去。幸好有一班弟兄提醒我要定睛於神。我尋求神使用我,我願意擺上自己,把從前情慾的時間放在上帝的工作上,更多親近神,要求祂的教導,讓我掌握真信心和智慧去明白祂的旨意。






吃虧

我相信世界上是沒有人甘願持續吃虧的。情願吃虧而不發怨言,不一定是真的喜歡吃虧,可能是中國人說的「厚道」。當別人對我們好,為我們著想和付出,我們會記在心頭,所以中國人會有句話叫「吃虧是福」;願意全力付出不計較的人,他終會得到別人的認可和信任,人生的路途將會越走越寬闊,好的機遇也會隨之而來。

作為基督徒,我們不只要做好見證「得人心」,更需要「得神心」,所作的任何事都希望能取悅神、榮耀神。到底聖經中有甚麼教導讓我們有更大胸懷和信心,能使我們「得」吃眼前虧呢?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談到教會內的弟兄,彼此間為什麼不情願受冤屈,不情願吃虧;哥林多教會中出現一些紛爭,弟兄彼此告狀,對簿公堂。保羅嚴斥弟兄們因為一些小事告上法庭的做法是錯誤的。理由是得救的信徒有特殊身份,將來要與基督作王一起審判世界(啟20:4),甚至包括天使。難道一些小紛爭在教會裏沒有智慧的人能審判,需由一個不信的法官 (把他們帶到那些在教會無足輕重的人面前) 來審理承受神的國的人?這是羞愧。為什麼弟兄之間不情願受冤屈或吃虧,相信神的公義呢?(林前6:1-9)

有時我們在爭端中可能沒有足夠能耐和心思去分辨事情的大小,只看見問題帶來的傷害。但憑着更寬大的心,把案件先拿到教會,讓屬神智慧的人來評理,這樣既乎合聖經的教導,也有機會協助我們走出「牛角尖」,吃下我們以為的虧。

從教會進入世界,凡事都要親力親為,力爭上游,社會上凡事都靠我們努力爭取,沒有「免費午餐」。情願「吃虧」的人意味著他們要放棄爭取自己最大利益,與資本主義的思想實在有點脫軌。耶穌教導門徒,「有人打你的臉,就連另一邊也由他打。有人拿你的外衣,連內衣也由他拿。 凡求你的,就給他;有人拿走你的東西,不要討回來。你們想要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路 6:29-31)

用愛和憐憫來回應使我們吃虧的人,被人羞辱也不作反擊,還情願多被羞辱!有人搶去我們的利益,要有心理準備把餘下的也分享出去!耶穌教導門徒這樣行不是對著我們深愛的人,而是對著我們敵人。這個標準好像高了一點,是否還是藏了什麼意思?

馬太福音 16:26 清楚的說:「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

「要在天上積蓄財寶;天上沒有蟲子咬,不會銹壞,也沒有賊挖洞來偷。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裏,你的心也在哪裏。」馬太福音 6:20-21

在舊約聖經中,亞伯拉罕的兒子以撒一次又一次以「吃虧」來代替了相爭,情況有如耶穌的教導門徒:有人拿你的外衣,連內衣也由他拿去。有人拿走你的東西,不要討回來。以撒因飢荒前去非利士人的地方,神賜福給以撒讓他成為巨富,擁有很多牛羊和僕婢,那裏的人便嫉妒他,把屬以撒的井全都塞住,非利士王更命令他離開那地。

以撒沒有反抗,把帳棚遷往周邊的一個山谷居住下來。以撒的僕人在山谷挖得一口活水井,這裏的牧人前來爭吵,説井是屬他們的。於是以撒便到別的地方挖另一口井。牧人又來爭奪,不過以撒平和地離去。最終神為他準備了另外的井,更向以撒顯現並向以撒肯定衪的應許。以撒築起壇敬拜神,並搭起帳棚住下來。(創26:1-25)


從神讓以撒成為富有開始,他便有足夠的理由和能力奪回水井,但他沒有這樣做,反而三番四次選擇吃虧,把珍貴的水源拱手相讓給別人。此舉讓我們知道,以撒對神給予他的豐富是不懷疑的,因為他相信使他吃虧的一定會看顧。

以撒很清楚知道自己的豐足是從神而來,即使給人拿掉,神必有別的安排。他一直都住在帳棚中,不會把目前的地方看為永遠的地方,亦不留戀一些「看似豐足」的東西,最好的不在現在,而是在將來。還隨時準備前行接受神的引領和賞賜。

我們是否覺得自己生命活得很豐盛?什麼是活得很豐盛?豐盛又是從哪裏而來?生命是短暫的,我們都是過客,要使我們真正渴慕的是永恆的家鄉。這是我們的相信,求聖靈幫助我們。

「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你們清晨早起,夜晚安歇,吃勞碌得來的飯,本是枉然;惟有耶和華所親愛的,必叫他安然睡覺。」詩篇 127:1-2

有一個人從出生便吃虧,他不願意與人計較,一直以一顆寬容的心待人;他不與仇敵爭論但不蒙羞,他的名本被高舉卻背負罪人的重擔;他不保存自己的性命,但眾人的生命卻被挽回;他能審判萬民,但卻被屈打、羞辱、並懸掛在木頭上。他是誰? 願一切榮耀,頌讚歸與祂,我們的主基督耶穌。






信實

「我們縱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為他不能背乎自己 。」(提後 2:13)

「信實」(加 5:22),英文 faithfulness (NIV) 。希伯來原文 “Emunah” ,希臘原文 “Pistis” , 與信心 (faith) 同意義,亦含有信靠、忠心、穩固、堅定的意思,用來形容上帝,表示祂必實現其旨意及應許的屬性。祂的信實亦是我們信靠,愛和盼望的唯一基礎。

「因此,他已把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使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就得分享上帝的本性。」 (彼後 1:4)

當我們持續信靠神,聖靈會引導和幫助我們越發像祂,分享神信實的本性。然而,人被稱為信實,都有著忠心可靠、值得信賴的特質;他們表裏如一、說話中肯、信守諾言。反之,不信實的人一般都是言而無信、喜歡順口開河。如果我們想到老板的信實,生意夥伴的信用,配偶的忠貞時,便更加明白「信實」之可貴。

筆者從事金融工作,多年前曾有一位受「萬人景仰」的老闆向我解釋什麼是專業操守。他說:「用什麼方法做生意並不重要,只要沒有投訴就是專業操守!」當時我的職責是把這理念向下屬傳達,培養一個「不被投訴就是專業」的團隊。現在回想,為什麼我當時沒有抗議,這實在是不信不實的行為,像電影中的江湖人士吩咐辦事要乾手淨腳,不要被揭發而矣。

現今社會中推崇「上位」主義,忠於成功就是主流,認為人是否一定要可靠,值得信賴,信守承諾,忠於別人的利益,並非絕對。以信實來待人接物,就是意味著放棄自身的權利、自由和利益嗎?

使徒保羅有這樣的教導:「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甚麼,都要為榮耀上帝而做。… 但要像我一樣,凡事都使眾人喜歡,不求自己的益處,只求眾人的益處,使他們得救。」(林前10:31,33)。要看重別人的利益,不做任何冒犯別人的事,保羅說目的有二:第一就是做任何事,都是為了榮耀神。第二是為了做好見證,不讓其他人跌倒,做使人得救的事。但面對信實的考驗時,我們怎樣能勝過軟弱,做個信實的人呢?

聖靈的察驗

「因為,隨從肉體的人體貼肉體的事;隨從聖靈的人體貼聖靈的事。」 (羅 8:5)

「不要熄滅聖靈; 不要藐視先知的講論。 但凡事要察驗:美善的事要持守, 各樣惡事要禁戒。」 (帖前 5:19-22)

「弟兄們,這樣看來,我們不是欠肉體的債去順從肉體而活。 你們若順從肉體活著,必定會死;若靠著聖靈把身體的惡行處死,就必存活。 因為凡被上帝的靈引導的都是上帝的兒子。」 (羅 8:12-14)

面對信實的考驗時,我們得依從聖靈而非肉體行事,要跟隨聖靈而行,這關乎我們日常是否把心思放在和屬靈有關的事上(如讀經、禱告、靈修、敬拜等屬靈活動),而事實上隨從聖靈的人必會這樣做。當聖靈在我們身上工作的時候,不要壓制聖靈的感動,要認真監察,避免作任何惡事。因聖靈會在掙扎中幫助我們得著能力治死惡行,所以永不放棄掙扎,因沒有祂的幫助,我們永不能得勝。

然而,當我們為了「像基督」、「為基督」而活,我們便與基督產生結連,祂的品格便藉著聖靈開始在我們內在的生命中得以彰顯。

「我靠着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 (腓 4:13)

敬畏神

「詭詐的天平為耶和華所憎惡; 公平的法碼為祂所喜悅。」 (箴 11:1)

「你們作僕人的,要凡事聽從你們肉身的主人,不要只在眼前服事,像是討人喜歡的,總要心存誠實,因為你們敬畏主。 你們無論做甚麼,都要從心裏做,像是為主做的,不是為人做的; 因為你們知道,從主那裏必得著基業作為賞賜。你們要服侍的是主基督。 行不義的人必受不義的報應;主並不偏待人。」 (西 3:22-25)

神的國值得稱頌,因祂的作為盡都信實(詩 33:4),神是聖潔和恨惡罪惡的神,祂雖有慈愛和憐憫,也會指責我們的錯誤。或許人的不信和心硬,對神的信實有所疑惑。如出埃及記中,耶和華要摩西到法老面前表明,若不讓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神會降災給法老和他的子民。法老心硬不聽從,結果神言出必行!我們也當心存敬畏,對神對人也作一個誠實人。

主再來

「在我父的家裏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去方。 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裏去,我在哪裏,叫你們也在哪裏。」 (約14:2-3)

信實的主耶穌應許會回到地上,接我們到祂準備的地方去。然而,未主耶穌回來前,跟隨祂的人要忠心地服侍神的家,這是吩咐,也是對我們的信實考驗。若主耶穌回到地上我們才表現忠心,已經為時已晚了。因為… 「如果那惡僕心裏說:『我的主人會來得遲』, 就動手打他的同伴,又和醉酒的人一同吃喝, 在想不到的日子,不知道的時候,那僕人的主人要來, 重重地懲罰他,定他和假冒為善的人同罪,在那裏他要哀哭切齒了。」 (太24:48-51)

信實的生命讓我們享有真自由,心裏沒有驚惶和恐懼,坦然無懼來到施恩寶座前。能夠活出信實的生命,分享神的本性,需要靠着聖靈,力上加力,心存敬畏地遵行神的吩咐。此乃敬虔的生命,必能結出信實的果子。







神的旨意

神與人直接溝通表明心意,幾乎在每卷舊約書卷都能找到;神向亞伯拉罕顯現,叫他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神所要指示他的地去。神又在異象中向亞伯拉罕説話,與他立約,把應許之地賜給亞伯拉罕的後裔。雅各更與神的使者摔跤,並要求得著神人的祝福才讓祂離去。神透過不同方式與人溝通,有時親自向人顯現,有時會派神的使者,又會透過異象和先知表明自己心意。

神愛我們,給我們有含著美意的計劃,也承諾引領我們走義路(詩23:1-3)。使徒保羅也説神的旨意是善良、純全、可喜悅的(羅12:2),因此我們亦應該多親近神,更加明白祂對我們的美好旨意。

主耶穌從天父那裏差保惠師來與我們同在,保羅亦說凡被神的靈引導的都是神的兒子(羅 8:14)。聖靈會在我們心裏運行,讓我們多了解神的心意。但在我們尋求神旨意時,怎樣才知道腦海中呈現的是出於神而非出於人?讓我們一起探討下。

我就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裏面的,我也常在他裏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甚麼。(約 15:5)

相信了解神的旨意一個基本原則是多親近神。我們透過讀經、祈禱、靈修、敬拜與神建立更親密的關係。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詩 119:105)。尋求神的旨意時,腦海浮現的是否出於神而來,很多時都可以在我們親近神時察看得見。能榮耀神的路是光明的,當我們謙卑降服在祂跟前,很多時神會透過聖經,或是聖靈的感動對我們說話,把祂的旨意顯明出來,讓我們知道意念是出於自己還是出自神,是滿足人的慾望還是神的國度,更親近神還是更遠離神。這是一個屬靈經驗,有人說他從沒有經歷過。

我們求告神,尋求祂的心意時,有兩樣事情常常用作分辨是否神的心意,雖然看似可靠,但又不能是單靠的。

一)環境(circumstances)成為主導

在生活上遇到不同的遭遇,無論是好是壞,愛神的人一般都會聯想到神的安排。但把任何事情都說為神的旨意,或事情順利時便說「神開路」,遇到逆境就説成「神安排」,這樣很容易會以環境來斷定神的旨意。

順景有時的確像一陣涼風使人心曠神怡,但有時卻與神的旨意互相背馳。在使徒行傳27章,保羅被送上船往羅馬受審,船長和船主見南風微微吹起時,對航行充滿信心。但保羅以肯定的語氣指出危難當前,很可能他已從神那裏得著啟示,警告船員切勿輕率啟航。當南風微微吹起時,他們以為對目的地已有了把握,就起錨,貼近克里特開去。 過了不久,有一股叫「友拉革羅」的東北巨風從島上撲來, 船被風抓住,無法頂風航行,我們只好任它漂流(使 27:13-15)。特朗普當選總統,有人詮釋為「天意」,他的下台原來也是「天意」,若然他下次再被當選又是不是天意?

在事業上、感情上、財務上、家庭上······我們有否曾嘗過一陣微風,看似美好而相信環境正合己意,但實際上卻進入暴風之中,任它漂流?單靠環境來斷定是否神心意,可導致我們遠離神的計劃,事實上撒旦也可以操縱環境,我們總是要用神的話語來檢查我們的所遇見的。神的旨意永遠不會違背自己的話,而神要我們知道大部分都可以在祂的話語中找到。也就是說,我們不是用環境來辨別神的心意,而是用環境來證實神的心意。


二)感覺(feeling) 成為主導

任何感覺都不長久,無論感覺良好還是感覺糟糕都是暫時的。大部分的感覺和感受都是出於自己的主觀意願和情緒。合乎自己心意的當然感覺良好,甚或大感平安,但有時短暫的感受卻可能蒙蔽了神的旨意。約拿書中,約拿為了躲避耶和華的呼召正是如此:

「約拿卻起身,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他下到約帕,遇見一條船要往他施去。約拿付了船費,就上船,與船上的人同往他施,為要躲避耶和華。 耶和華在海上颳起大風,海就狂風大作,船幾乎破裂。 水手都懼怕,各人哀求自己的神明。他們把船上的貨物拋進海裏,為要減輕載重。約拿卻下到艙底,躺臥沉睡。 船長到他那裏,對他說:「你怎麼還在沉睡呢?起來,求告你的神明,或者神明顧念我們,使我們不致滅亡。」(約 1:3-6)

約拿雖然違背了神的旨意打算逃往他施,正好有船、有船費、有船位,便順利登上,更在暴風雨中下到艙底安然入睡。所以感覺平安當然是好的,但單靠感覺平安可能並不足夠。聖經教導我們:

人若立志要遵行上帝的旨意,就會知道這教導究竟是出於上帝,還是我憑著自己說的。(約 7:17)

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東西,若有人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裏面了。因為凡世界上的東西,好比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和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而是從世界來的。這世界和世上的情慾都要消逝,惟獨那遵行上帝旨意的人永遠常存。(約一 2:15-17)


說到這裏,到底我們怎樣才知道在腦海中的是神旨意,還是人的旨意? 除了上述的基本原則外,我們實在難以參透,因神的能力、意念、腳蹤無人知道,更是超乎想像,沒有限制。出埃及記中,耶和華降下十災後,法老便改變心意要追殺摩西和過百萬的以色列人,他們面對海和山,後有追兵,看似死路一條,但神的旨意卻是要領他們到那裏,因祂要在這裏顯大神跡,紅海要分開,他們要在中間過去。

永活的神在我們看似走到絕路時,卻展現祂的大能力,無論患難、困苦、迫害、疾病、危險,對神來說根本不是難題。我們要做的便是信靠祂。你的道在海中,你的路在大水之中, 你的腳蹤無人知道。(詩 77:19-20)若我們願意降服於神,祂會帶領我們到無人知道的地方,完成祂對我們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東西,若有人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裏面了。因為凡世界上的東西,好比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和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而是從世界來的。這世界和世上的情慾都要消逝,惟獨那遵行上帝旨意的人永遠常存。(約一 2:15-17)






悔改

甚麼是「悔改」?

與大部份人比較,自己都算是個好人,不作傷天、害理、害人的事,有能力就去幫助人,做事對得起良心… 這些話我都聽過,也說過。這些也是未認識主耶穌的人時常說的。若然這是天國之路,那對於作出悔改的基督徒來說,為什麼還需要悔改?

主耶穌出來傳道,第一個公開宣講的信息是「日期滿了,神的國近了。你們要悔改,信福音!」(可1:15)。人若要進入天國,得永生,悔改和信是先決條件。

聖經中的悔改,希臘文 metanoia,指「心思意念的改變」,希伯來文亦有「回頭、回轉」的意思。一個人悔改,他的內心和行為都會有徹底的改變,就是從根據世俗觀念改為按照神的觀念,從自己的道路轉到神的道路。

路加福音15章記載了主耶穌說三個悔改的比喻,強調一個罪人悔改是普天同慶的事,甚至神的使者也要為悔改的人歡喜。在浪子的比喻中,即使浪子是明知故犯,任意莽為的罪人。但當他對自己的所作所為產生懊悔,覺悟到「得罪了天、又得罪了父親」,並以行動承擔自己的過錯,結果父親接納他,擁抱他,寬恕他。耶穌要門徒明白罪人回轉的可貴,因這是天上也要歡喜的事。無論所犯的罪有多大,只要真心悔改,神必悅納他。


Return of the prodigal son, Relief on main altar in the church of Saint Matthew in Stitar, Croatia.

真心悔改與生命變化

上兩個月小組查經正查到路加福音裏這個浪子回頭的比喻,有弟兄說浪子花盡金錢,任意放蕩,這樣回家就得到憐憫和寬恕。如果又再犯,回來認錯悔改又同樣被寬恕,真是為神感到吃虧。覺得是否這麼容易就放過他?

真誠悔改的人,無論在內心和行為也會產生變化。人生觀、價值觀及道德觀會改變,慢慢會清楚及接受聖經的標準,內心有神同在的平安,禱告有蒙應允的盼望,對神的信心、面對考驗的能力會提升,這都是表明了悔改後生命在信徒身上產生的變化(約16:33)。實際生活上,待人接物之態度同樣會有改變,戒除壞習慣等,都是悔改後產生的結果。


事實上,每一個誠實的信徒都會同意,我們一生中有不少的事情違背了神的旨意,需要再三回到神面前認罪和悔改。逐漸意識到自己是無力自救的罪人,靠自己的努力是無法經歷主過得勝的生活。我們不能省略悔改的實意,利用悔改作為放縱情慾的借口。從聖經的教訓中,從來未見過一開始便在意志上公然拒絕基督主權的人是可以得救的。少年的官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有一個官問耶穌說:「善良的老師,我該做甚麼事才能承受永生?」 耶穌對他說:「你為甚麼稱我是善良的?除了上帝一位之外,再沒有善良的。 誡命你是知道的:『不可姦淫;不可殺人;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當孝敬父母。』」 那人說:「這一切我從小都遵守了。」 耶穌聽見了,就對他說:「你還缺少一件:要變賣你一切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他聽見這些話,就很憂愁,因為他很富有。」(路加福音 1818-:23)

接受基督的主權不是要自己要努力做好,守基督的命令,乃是我們自知無力自救,不能靠自己,而是需要讓基督在我們身上作主,運行,去救我們。若一個看基督為滿足自己私慾的工具,以為自己能事事作主的人,是不可能重生的。因他最基本的罪(自我中心)尚未對付。沒有悔改,豈能有罪的赦免呢?所以接受神的主權,不是靠自己努力討神喜悅,乃是讓神在我們身上作祂的工,以願意的心讓神去救我們,無論做什麼都把神放在自己之上。

聖靈的幫助

把神的心意放在首位,讓神帶領我們行在祂喜悅的旨意上,所依靠的是一個隨時的幫助 — 聖靈。當我們接受主耶穌作我們生命的救主,神就賜下聖靈給我們為「印記」,也是我們「得基業的憑據」(弗1:13-14)。聖靈內住在我們心裏,必引導我們更明白真理(約16:13),叫我們對罪更敏感(約16:8)。因此使徒保羅提醒我們永遠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凡事要察神的心意。當違背了神的旨意時,聖靈亦會在我們心中責難我們,感動我們悔改,幫助我們結出聖靈的果子(加5:22-23)。

知罪、認罪和改正過錯,從另一角度看,是經歷神,與神同行的經歷。正如一個人在急流中遇溺,在水中呼求拯救,他不能只在水中等候,盼望神奇蹟地把他從水中拯救出來。同時也不能靠自己的能力,在急流中游到岸上。唯有呼求神,尋求神的幫助,神必會讓我們看見及找著一個被拯救的方法,我們需信心的回應,在神的幫助下,離開危險的境況。

悔改是思想的改變,也是信仰的宣告。最大的敵人是頑梗固執和肉體的引誘。「僥倖的」,神會出手管教,像浪子飽歷滄桑後,最終還能悔改。神期待每一個罪人都能真誠悔改,過得勝的生活。「父親怎樣憐憫他的兒女, 耶和華也怎樣憐憫敬畏他的人!」詩篇 103:13







同行

「同行」,與一班人一同走向同一方向有些差別。「同行」是與某人走在同一條路上,一同經驗某些事的一種關係。「同行」不是指走得比人快,也不是指走得比人慢,而是意味著我們以不快不慢的步伐,與同行者走在同一旅程上。

「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他們勞碌同得美好的報償。 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倘若孤身跌倒,沒有別人扶起他來,這人就有禍了。 再者,二人同睡就都暖和,一人獨睡怎能暖和呢? 若遇敵攻擊,孤身難擋,二人就能抵擋他;三股合成的繩子不易折斷。」(傳 4:9-12)

每個人的生命,都可以影響其他人的生命。每個人在信仰路途上,總有低谷和高山,每個人在不同時候經歷神,如何在絕處感受到神的能力和幫助,有不同的體驗。喜悅時可以分享,困難時可以互相鼓勵,彼此扶持。或許很多基督徒比其他人所經歷的更多更難,在屬靈上有好的同行者,是上帝給我們的祝福。

同行是神的心意

基督徒除了返教會以外,還應定期在這裏參加聚會。聖經教導我們聚會要恆切,不可停止,何解?因為這是上帝給我們的恩典,上帝安排了同行的人與我們作伴。我參加教會的弟兄團契十多年,大组和小組內都有一班愛主的弟兄,我們同行結伴,在生活,在屬靈上有任何掙扎,願意坦誠分享,弟兄之間都會互相守望,彼此代求,互相鼓勵行在神喜悅的事情上。除了在教會內聚會,有時還會出外出吃早餐、吃午飯,在言談之間並與神連結。

在這十多年的之間,我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信任,在主裏互相勉勵,一起經歷神和見證神。能夠有一班愛神的弟兄作同行者,既有輕鬆愉快的時光,也有在真理中互相建立的時候。與愛主火熱的同行者同行,自己的火熱也會被燃點,你認為這是否神的祝福?

「從前所寫的聖經都是為教訓我們寫的,叫我們因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著盼望」 (羅15:4) 。

「我的弟兄們,你們中間若有失迷真道的,有人使他回轉,這人就該知道: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便是救一個靈魂不死,並且遮蓋許多的罪」 (雅5:19-20) 。

同行需要甚麼?

1. 同行需要光明和真理

「我們若在光明中行,如同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约一1:7)。基督徒交通的內容主要是聖經、生活、工作、家庭。初期教會很著重用真理彼此同行和團契 (徒 2:42)。信徒用真理彼此同行就是要互相扶持及彼此建立:「惟用愛心說誠實話 (或譯作真理 truth),凡事長進,連於基督」(弗 4:15-16)。有甚麼話比神的話更能幫助別人及建立自己呢?


單談地上的事不能有這樣的果效。哈哈,一個定律是:你越多談地上的事,就越屬地;越多談屬天的事,就會越屬天!多談論到神恩典的事情的時候,就越有恩典。

不少基督徒所謂同行,衣食住行、天南地北,無所不談,只是不談神的道及神的事,怎樣彼此建立呢?靈性怎樣有長進呢?

2. 同行需要坦誠和經歷

信主的人,不是單單頭腦裏面有一些知識,我們也必定或必需實實在在的經歷神。 當我們與信徒相交的時候,不只是將一些屬靈知識大家交流一下而已,而是分享神在自己生命中的作為。一個信徒有多屬靈,不是看你讀了多少本書,或能說多少高言大智,乃是看他親身經歷過神多少。有些信徒很愛討論聖經問題或神學知識,卻不多分享他們經歷神的事。這是企圖用頭腦的知識來掩飾自己靈性的缺乏。其實,真正信主的人不會完全沒有經歷過神。我們若是真誠愛主、忠心行主的吩咐,必定在生活上、掙扎上、追求上、事奉上經歷到神的作為和帶領,不會只將別人的領受及經歷從書本中搬出來說,好像自己一點也未經歷過。

一個好的同行者,就是能分享主在自己身上的作為及恩典,使人因著這些見證,心裡得著安慰及激勵,將榮耀歸於神。

「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 (加 6:2)。

3. 同行需要行道和同工

保羅亦在腓立比書提到一件事:「我每逢想念你們,就感謝我的神;每逢為你們眾人祈求的時候,常是歡歡喜喜地祈求。因為從頭一天直到如今,你們是同心合意地興旺福音。我深信那在你們心裏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腓1:3-6)。

其實保羅寫腓立比書時,他是身在獄中,怎能與監外的肢體同行呢?能的,就是藉著大家在福音的工作上同行。所以,基督徒的相交,也包括事奉上的同工。我相信有弟兄姊妹也一定享受過與肢體合心作工的喜樂。有些肢體不是很健談,不愛分享很多話,卻可以在一同作工的經歷上彼此相交。有些信徒只喜歡追求個人事奉,不喜歡和肢體一同配搭,就不能體會和享受這種與其他肢體一同行道的相交。


其實聖經是在數說我們各人的軟弱。所以我們彼此相交同行的時候, 不是單說自己得勝的經歷,也需要讓弟兄姊妹知道及分膽自己的擔子、跌倒,因為神知道我們都是軟弱的人。 信徒的相交是神給祂兒女的一個福分,我們可以與有同一生命的人、藉著同一個真理,在一同事奉主的經歷中,分享神在我們各人身上的作為,得著喜樂和做就。

主耶穌基督要門徒在地上傳福音,並且教導人遵守他的吩咐,還有使徒保羅要在像眾教會裝備門徒,作事奉的工作。神要我們與人同行,我們作為神的僕人,有沒有做好同行者的工作呢?


作主門徒 (Discipleship training)是同行、兩年前參與的Y V Care mentorship program 也是和青年人同行。好的同行者像一條皮帶束在我們的腰上,表面上看似被勒緊,但實際上對我們有益,提醒我們要謹慎作工、努力作工。二人總比一人好,人如果習慣了獨來獨往,很多時間會錯過了上帝的祝福。神的恩典豐盛,在我們尋求祂的路上,神也派了很多愛祂的人到我們身旁,和我們一起走在祂的大計劃當中。同行者把同行的人帶到神的跟前,在真道上站穩,巳經是事半功倍。






陽光測試

「陽光測試」的含意,簡單來說,就是指一件事能否可以沒有隱藏地讓別人知道,或事情無妨「公諸於世」。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獨自躲在沒有其他人的房間看網上的黃色資訊,就不能通過陽光測試。又或是不誠實申報,企圖隱藏真相等。不一定是法律上灰色地帶的問題,是我們一心知道事情不對但因為還是要繼續下去,又不願人知道,這些作為就會快快掠過心裏的「陽光測試」。基督徒在神面前,在聖靈的催促下,往往是個矛盾點。

筆者在香港從事金融行業,行內有一些盈利手段和方法,在法律上處於灰色地帶、解釋模糊,但在道義和道德規範之上卻是“不應該的” ,“會感到羞恥的”。行業規定筆者每年需要按監管機構要求,參加持續專業發展(CPD)培訓課程。今年報讀了由廉政公署專員主講的「誠信和防止賄賂條例」課程,論到工作上如果遇到某些事情,質疑有否觸犯法例,就不妨以「陽光測試」來驗證一下。意思是問自己三個問題:你是否……

一)心安理得
二)理直氣壯
三)無懼公開

答案必須全部為「是」,方算通過「陽光測試」,而第三點就是最為重要。我們違反誠信,很可能會傷害或影響別人,這基本上就是不對,並且好可能觸犯法律。對事情心安理得、理直氣壯,在法律和道德的層面上也可能無補於事。不害怕面對面或將内容公諸於世,才是每個人最高的操手。

上年因為疫情緣故,晚市只能四人一枱。剛巧筆者碰上一個飯局,因為人數是七個人,餐廳為我們拍起两張四人枱,两枱中間就是放一槐透明隔板,算是「分枱」晚餐。那天晚上,枱面還滿是酒瓶,人就是「面紅紅」的。飯局結束後,很多人把晚膳照片分享至社交平台上。但筆者自覺不想公開照片,底裏就是覺得做「錯」了事不想讓人知道,因為所幹的不能「通過陽光測試」!

也想起馬太福音 5:16,「你們的光也要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把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信徒在屬靈生命裏,每事能通過「陽光測試」是極之重要。多做測試,能幫助我們更加明白神喜悅的事,聖靈的催逼,去結出光明的果子。「陽光測試」像身體檢查。有事沒事也需要,是注重身體健康的表現。

光明所結的果子就是一切的良善、公義、誠實。 總要察驗甚麼是主所喜悅的事。(弗 5:9-10)良善、公義和誠實,都是上帝期待在祂的兒女身上所結的屬靈特質。主耶穌教導門徒做燈臺上的燈(太5:15),要高舉救贖,過新生命,做新的人。

主動行在光中

「光來到世上,世人因自己的行為是惡的,不愛光,倒愛黑暗,這就定了他們的罪。 凡作惡的人都恨惡光,不來接近光,恐怕他的行為被暴露。 但實行真理的人就來接近光,為要顯明他的行為是靠上帝而行的。」(約 3:19-21)

從舊約到新約,神都很希望我們轉離舊有的生話,重新把生命的焦點放在神那裏,離開舊我和自我中心,順服地跟隨神。保羅也在羅馬書呼籲信徒,將自己完全獻給神,更新意念不去追隨這個世界,就能分辨出神的旨意,也是保羅形容所有美好,完全,蒙祂悅納的事。(羅12:1-2)

所以,不要讓罪在你們必死的身上掌權,使你們順從身體的私慾。 也不要把你們的肢體獻給罪作不義的工具,倒要像從死人中活著的人,把自己獻給上帝,並把你們的肢體獻給上帝作義的工具。 罪必不能作你們的主,因你們不在律法之下,而是在恩典之下。‭‭(羅‬ ‭6:12-14)‬‬‬‬‬‬‬‬ ‬‬‬

上星期團契查考路加福音納稅給凱撒的故事。「耶穌說:這樣,該撒的物當歸給該撒,神的物當歸給神。」(路 10:25) 是earthly authority vs heavenly authority。每個基督徒都有兩個國籍,在地上應遵守法律。更重要的我們也應遵守神的律法。

凡事不應偷偷模模,並認為上帝不會介意。心中有一個小縫隙,惡者便可乘虛而入,造成破壞。 一點點的罪惡,會發芽生長,慢慢根深蒂固,成為致命之患。 大罪是小罪之所積,所以要過聖潔的生活,就要從小處理謹守。假若身在軟弱和挣扎當中,主動向信任的弟兄姊妹或牧者敞開,把不潔的事情放在燈火之下,盼望與同行者分享和代禱,幫助我們成為神所喜悅的人。能通過所謂「陽光測試」的事,其實就是「能彰顯上帝榮耀的事」。

要通過陽光測試,實在要注意三點……

一) 對他人誠實,對自己誠實,承認自己的不達標。唯有先清楚「看見」自己才可能讓自己進步。
二) 心中敬畏神,敬畏神的最終必定會得勝。
三) 行在神所喜悦的事上。

願主憐憫。







地獄

看著很多人染上新冠,會問一問自己,我也會染上嗎?終於還是染上了。你以為不一定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東西其實很大機會都會發生,你相信你死後一定會去天堂嗎?有沒有真正思想過你會下地獄?

聖經說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來9:27)。審判時,死了的人都站在神的寶座前,案卷都展開,並另有一卷展開,就是生命冊。死了的人都憑著這些案卷所記載的,照他們所行的受審判。名字不在生命冊上的會被扔進火湖裏去,這是第二次的死亡(啟20:11-15)。 這個火湖(Gehenna),也被翻譯為「地獄」,是上帝預備給魔鬼、撒但、和他們的跟隨者,永恆受苦的地方(可9:43,啟20:10,太25:41)。

永恆的詛咒、永恆的地獄和永恆的懲罰是可怕和令人不安的。我們感到害怕,又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我們真的可以選擇嗎?

「18原來,神的憤怒從天上顯明在一切不虔不義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義壓制真理的人。19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裏,因為神已經向他們顯明。20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然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了解看見,叫人無可推諉。21因為,他們雖然知道神,卻不把他當作神榮耀他,也不感謝他。他們的思想變為虛妄,無知的心昏暗了。22他們自以為聰明,反成了愚昧,23將不能朽壞之神的榮耀變為偶像,仿照必朽壞的人、飛禽、走獸、爬蟲的形像。24所以,神任憑他們隨著心裏的情慾行污穢的事,以致彼此羞辱自己的身體。25他們將神的真實變為虛謊,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主是可稱頌的,直到永遠。阿們!」(羅1:18-25)

聖經清楚記載,地獄不是為人設,乃是為撒旦、魔鬼準備的。然而,神給人自由意志去選擇,人若堅持選擇跟隨撒旦,神只好傷心難過。地獄是永恆與神隔絕的地方,這裏不存在愛,也沒有人禱告,因為神必不回應,人何必繼續禱告下去?

我們決志信主,感謝神給我們這揀選、恩典和救恩,能最終和祂相遇,一同住在一起。不過若然我們持續犯罪,不知你會否同意,最終也是被掉進地獄。我們得了救恩,如真心悔改並且倚靠神,好行為自然會出來。若然信主後仍然長期沉溺在罪中,可能要想清楚自己是否真心信主,若然不是,又何來有這個「因信稱義」的免死金牌?聖靈會不斷提醒我們順服神的旨意,離開罪,也讓我們結出果子(加5:22-23)。我們只是不聽不睬。神明白人的軟弱,所以主耶穌離開地上時,賜下聖靈幫助和保守我們勝過試探,遠離罪惡。從我們得着救恩開始,聖靈與我們同作見證(羅 8:16),踏上得救之路。到達終點前,沒有任何事物使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除非我們不要祂。只要我們選擇留在神的愛中,就不會被棄絕(林後13:5)。我相信決定我們去天堂還是地獄,並非多年前信主的決定,受洗,而是我們現在與神的關係。

主耶穌教導門徒:你們要進窄門。因為通往滅亡的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 通往生命的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到的人也少。(太7:13-14)不是每一個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都能進天國;惟有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太 7:21)我就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裏面的,我也常在他裏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甚麼。人若不常在我裏面,就像枝子被丟在外面,枯乾了,人撿起來,扔進火裏燒了(約15:5-6)


馬太福音22章1-14又記載了耶穌用比喻來說明「誰能進天國」:

有一個主人擺設大宴席,很多人受邀但都藉故不來。有的說買了塊地必須去看,有人說買了牛要去試一試,有人說剛娶妻不能去。受邀請的人不來赴宴,宴席的主人便發怒,命令僕人在街上叫人來赴宴,坐滿他的屋子。那些街頭來的賓客都接受邀請,但一個因為沒有穿上禮服,仍穿著舊衣來赴宴的人,被逐離場,更扔到黑暗裏哀哭切齒。

第一批被邀請的賓客,諸多藉口拒絕接受邀請,相信耶穌是指猶太人拒絕祂為救主彌賽亞。第二批在街頭巷尾找回來的人,也是外邦人,他們接受邀請,得着救恩的盼望。但仍有穿著舊衣服赴宴的人被驅逐離開。到底什麼是合適的衣服呢?

上帝要拯救人脫離死亡,也帶領人進入永生。祂期望我們在地上好好準備自己,進入天國。同時,要當心撒但的迷惑。不過撒但所能做的,多是搧風點火,我們要警醒聖靈的感動,求神賜我們力量,不被惡者拉進地獄。


神賜給我們自由,讓我們選擇如何回應祂。他沒有強迫我們愛他,這將違反我們的「自由意志」。愛只可能在自願的情況下才是愛。我們不能愛神,除非我們可以選擇不愛祂。因為上帝尊重我們的自主權,他不會強迫我們的忠誠。但是,任何一種選擇都有不同的後果。 C.S. Lewis曾說過:“There are only two kinds of people in the end: those who say to God, ‘Thy will be done,’ and those to whom God says, in the end, ‘Thy will be done.’ All that are in Hell, choose it.” (最終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對神說 “你的旨意必成就” ,另一種是神最後對他們說 “你的旨意必成就”。那在地獄的,是他們的選擇。)






埋怨

聖經說神鑒察人心,人與神溝通,最好的方法莫過於真誠和坦白的禱告神。當現實不似預期,看似不公的事情發生在自己的身上時,到底怎樣向神表達最為合適呢?

直覺告訴我們不可向神發怨言,但舊約聖經記載了不少的屬靈人物,在困難中也向神發出怨言。如約伯因為自己喪失家人,財物盡毁,身上生滿毒瘡而向神抱怨,恨惡自己的出生(伯3章);約拿不想向尼尼微城裏的人宣講悔改的道而向神發怒(拿4章);大衛更在災難中抱怨神忘記了他,問神要轉臉不顧他要到幾時(詩13章)。

以上例子看似屬神的人可盡情向神表達不滿,但出埃及記卻記載了以色列人在曠野向神發怨言,要求吃肉和喝水,最後神把其中的人懲罰,不能進到迦南地。使徒保羅也用了以色列人向神抱怨作為例子,教導信徒不要向神發出怨言(林前10:10)。

其實不用多解釋,人人都知道不應向神發怨言,因祂有祂的心意。但撫心自問有誰能輕易做到?不過無論我們的立場如何,是否應該向神發出怨言亦有些原則是不會改變的,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1)不可試探神

「看哪,我要在何烈的磐石那裏,站在你面前。你要擊打磐石,水就會從磐石流出來,給百姓喝。」摩西就在以色列的長老眼前這樣做了。 他給那地方起名叫瑪撒,又叫米利巴,因為以色列人在那裏爭鬧,並且試探耶和華,說:「耶和華是否在我們中間呢?」(出17:6-7)

上帝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走到曠野,並住在他們中間,原先已計劃好安排嗎哪給他們吃,但以色列人發怨言,要求要吃肉,神滿足了他們。及後,百姓因沒有水喝埋怨屬神的領袖摩西和懷疑他的權柄,差點用石頭打死他。這一舉動最終被定義為試探神,因此神發怒擊打他們。到底「試探神」具體是什麼意思呢?

魔鬼有一個別名叫「那試探人的」,出自馬太福音4章,就是主耶穌被聖靈引到曠野,受魔鬼試探時出現的。魔鬼當時要主耶穌在殿頂跳下去,測試一下神會否派使者保護祂。主耶穌說「不可試探主— 你的上帝」。試探神是質疑神的慈愛,更向神下條件來換取信心,操控神順應自己的心意而行,這「不信」的表現是神不喜悅的。

回到生活的層面,當我們在目前的處境掙扎,向神申訴,求神解決我們的問題時,若主願意,相信問題必能柔韌易解。但如果事情沒有按照我們的心意而行,相信我們也進入信心的試煉,在逆境之中能否願意繼續依靠神,仰望神?像約伯、約拿和大衛,他們所發的怨言都是渴慕了解神的心意。但如果要定下條件,非要神滿足某些條件才會相信神的存在,很可能已墮入試探神的圈套,隨時從埋怨神變為離棄神。

以約拿為例,雖然他抱怨神要向尼尼微城宣告悔改的訊息,但他逃往他施的船上時,在大風浪中向船上的人發出信心的預言,就是把他拋進大海,海浪便會平息。試問如果對神沒有大信心,又怎會提出這樣的建議?

「使你們的信心既被考驗,就比那被火試煉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著稱讚、榮耀、尊貴。」(彼前 1:7)

「我倚靠上帝,我要讚美他的話語;我倚靠上帝,必不懼怕。血肉之軀能把我怎麼樣呢?」(詩 56:4)


2) 神在管教

尼尼微城的人悔改後,約拿仍不改要看見尼尼微覆亡為己任。可能他希望尼尼微的悔改只是短暫的,所以坐著觀望,等候這事發生。他為自己搭了一座棚,只是太簡陋不足以遮蔭,於是神為他安排一棵植物,約拿高興極了。這棵植物的生長過程應該是個神蹟,一下子長成還能當遮蓋。然後神讓兩件事情發生。一條蟲出現並奇蹟地在一個早上就把樹蛀毀。神又差熱風從沙漠吹來,灼得約拿痛苦不堪,寧願求死。

然而,神要約拿從這實例學功課,就是連他自己也不曉得發怒背後的重要原因:他發怒合理嗎?神要約拿明白他發的怒是自我中心的,因為他不想他的敵人被赦免。(拿4章)

3)在神,凡事都能

無所不能的上帝不喜悅人的試探,但卻會試煉人的信心。若然信心不夠,很容易會在感覺絕望無助時發出怨言,以為事情沒有轉機。以下有一個真人真事的反面教材,告訴我們什麼是「怨」之過早……

一位弟兄在社會工作二十多年,只轉換了兩次工作,機緣巧合,一家銀行的總經理向他招手轉投其下。以往因為弟兄在工作上與這家銀行有很多生意來往,熟悉銀行內上上下下的職員,因此總經理特別約弟兄吃午餐,打算輕鬆洽淡發展機遇。因弟兄沒有什麼轉工經驗,轉工需要很大的勇氣,弟兄為著這事專心求告神,盼望神能為他開路,更多明白神的心意。

弟兄與總經理會面當日,香港刮起十一月「遲來的颱風」。雖然早上懸掛了三號風球,外面也沒有大風雨,天文台更預計在午後才掛八號風,弟兄便準時到餐廳與總經理會面,到達後便發短訊通知總經理,誰知對方以為午餐取消,自己早上在家工作 (work from home),沒有回到公司去。總經理深表歉意,弟兄也心感無奈,心裏確實不快。不但如此,弟兄還怪責為什麼十一月還掛起颱風,開始向神抱怨:「到底為什麼呢?我為了此事求告祢,這是否一個阻攔呢?」

安靜片刻後,弟兄覺得反正都來了,何不找找該銀行相熟的總裁下來吃飯,說不定他有上班吧。電話接通,總裁說:「好,馬上下來,等我五分鐘。」更意想不到的是,總裁知道弟兄有意投旗,教他應怎樣向總經理開出條件,還承諾如果總經理拒絕,可以直接去找他,又和盤托出,告訴弟兄一些不應該知道的公司底蘊。弟兄頓時茅塞頓開,幸好總經理今天失約,否則並沒有如此更理想的結局。筆者非常清楚弟兄的心情和事發的經過,因為這人正是筆者自己。

經歷這事以後,我才知道自己對神所發的怨言既沒必要,也來得太早;颱風、失約原來都是祝福。以為絕望的事情,神卻把它成就好事。在神,凡事都能,自己不應該用眼前的事來限制神的美意,因為祂是掌管萬有的神,也是我們的父,父必愛祂的兒子。

仁慈的天父没有強逼我們順服在祂的權勢下,任由我們自己去選擇。當我們懷疑人生,抱怨上帝時,祂還是體恤我們的軟弱,應允我們的禱告,忍耐和恩慈地把我們逐步帶領。雖然我們可以為著所遭遇的向神申訴,但當心最終會變成質疑神,試探神,甚至離棄神。在上帝眼中,所有事情根本沒有無難易之分,神想看見的是我們的信心,對祂的依靠。我們需存敬畏和順服的心。求神幫助我們去信靠祂,等候祂,而不是埋怨祂。

「他是磐石,他的作為完全, 他一切所行的都公平; 他是信實無偽的上帝, 又公義,又正直。」(申 32:4)

「你們所受的考驗無非是人所承受得了的。上帝是信實的,他不會讓你們遭受無法承受的考驗,在受考驗的時候,總會給你們開一條出路,讓你們能忍受得了。」‭‭‭(林前10‬:‭13)‬‬‬‬‬‬‬‬‬‬‬‬

「耶和華-你的救贖主, 以色列的聖者如此說: 「我是耶和華-你的上帝, 我教導你,使你得益處, 指引你當走的路。」(賽 48:17)






喝酒

中國人的酒文化源遠流長,「酒逢知己千杯少」、「今朝有酒今朝醉」等,都不時掛在口邊。所謂酒過三巡,一巡點到為止、 二巡漸入佳境、 三巡意猶未盡!三巡過後,酒成了精神的一部分,酒氣攻心上腦,越發想飲,心底事情又如漲潮而出,與朋友像是說不盡、道不完。

近年來,看到不少的基督徒對渴酒都非常嚮往,飲酒的次數增加,並且喝得更多。不少基督徒,包括筆者在內,也非常樂意甚至銳意的在社交場合、饋筵飯局中伴之以洋酒,這裡說的大致上是紅或白葡萄酒之類。人們對社交場合喝酒越來越開放,總是在飯聚之中添上一點酒精的飲品。近年試酒會和品酒會也大行其道,威士忌亦成為近幾年的社交潮流。可能大家喜歡這個酒後的感覺,飄飄然中自信心也看似提升。菜過五味,酒過三巡,男士往往說話聲浪變大,情緒變得亢奮、褻慢喧嚷,這種現象比三幾十年前大為普遍。酒精在他們生活中慢慢變得更重要,又往往變成他們社交生活的重點。

根據香港貿發局的資料,香港的大部分進口葡萄酒均來自法國、美國、意大利及澳洲、新西蘭等國家;2021年(新冠疫情當中),葡萄酒進口總值增加33.9%,其中來自澳洲、西班牙及意大利的葡萄酒進口增幅最大。以數量計,2021年,香港輸入了3,898萬公升葡萄酒!當中約26% 轉口至其他市場,餘下約74% 留在香港供本地飲用。

在英國,啤酒的飲用量,本來已是高企,近二十年還增加了兩倍,烈酒 (spirits) 的飲用量更飆升了近三倍。喝酒的人年紀越來越輕,也越來越多女子嗜酒。東歐和拉丁美洲國家也有類似的趨勢。在這些國家,酒後駕駛導致交通意外的死亡率也大幅上升。多年前,美國也曾進行過一項調查,發現在犯罪的記錄上,與酒有關的罪犯佔65%; 有些嚴重案件,如殺人等,有40% 與喝酒有關!

究竟喝紅酒白酒有什麽吸引?

1.是為了它的味道入口美味醇厚,尤其是舊酒,沒有其他一種飲品可以相提並論?
2.是因為它與食物例如牛羊豬魚都有一定的相輔相成作用,所以特別覺得能提高佳肴的享受?
3.是因為追求一個簡單的酒意,能夠在壓力中得以鬆弛,還有那個飄飄然 (high) 的感覺,能夠使人離開不愉快的情緒,增加自信心、減低害羞?

以上通通也是喝酒的吸引。問問自己你是為那一個原因而喜歡喝酒,特別是否就是為了酒精產生的 high而喝酒? 酒精既然對我們有這麼大的影響,為什麼不能多喝、多享受?很多人還會說每天喝點酒會對身體健康有益,哪為什麼每天也不多喝一點?

壞處也多的是

相信大部份讀者也知道,酒對健康會構成即時和長遠的影響。酒精被列為第一類致癌物,飲酒可導致大腸癌、胰臟癌、肝癌、乳癌、食道癌、口腔癌、咽喉癌。致癌的風險和酒的種類無關,但與飲酒的總量有密切關係,也就是喝得越多越久,致癌的風險也就越大。90% 所吸收的酒精都在肝臟中進行代謝工作,因此也容易使肝細胞受到酒精的傷害。長期飲酒過量容易導致肝臟衍生脂肪肝、炎症、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癌。

酒精亦會在胃中滯留,不僅降低黏膜的保護力同時又促進胃酸的分泌,進而產生胃炎、胃潰瘍、食道潰瘍。 長期飲酒過量,會造成胰管的出口腫脹發炎,胰液無法流出,堆積在胰臟消化了本身的胰臟組織,造成急性胰臟炎,如果長期反覆發生,就演變為慢性胰臟炎。

飲少量的酒,有可能減少冠狀動脈疾病的發生機率,因為紅酒有大量抗氧化劑 Resveratrol,但如果長期飲酒過量,就會導致高血壓、心律不整、心臟病的發生。醫學研究證實,過度飲酒時所吸收的酒精成分會增加血液中的脂肪微粒,這些脂肪微粒經血液又會循環到髖關節內,阻塞供應股骨頭營養的微細血管,造成股骨頭 (head of femur) 壞死與塌陷,酒精濃度愈高,愈容易令骨頭壞死,造成退化性或壞死性關節炎。

長期飲酒過量者,大腦皮質亦會有萎縮現象,部分病人會有智力提早衰退及記憶力、認知能力相繼倒退的現象。


盡管從前有不少報道說紅酒對身體尤其是心臟都有多少裨益,現今很多新的醫學研究及報告都重新指出無論酒喝多少,對人身體都是有一定損害。現今的醫學結論是「酒精是百害而無一利」,或「好處不會大過壞處」並且「不可能用紅酒當心臟藥來用!」很多人會引用一些比較舊的報告來說紅酒對心臟血管很有裨益,但近年來發現這些益處是極之輕微,並且祗發生於每星期飲用很小量紅酒的人身上。下面列舉了部份較近期網上的文章,讀者可作搜尋:

- Can drinking red wine ever be good for us? - BBC Future. Oct 21 2019
- Why Wine is Damaging Our Body More Than We Thought - Dr. Liji Thomas. Medical and Life Sciences. May 22, 2020
- Is Having a Glass of Wine a Day Good, Bad or Neither? - Katie McCallum. Health Europe. Nov. 22, 2021
- Ugly side effects of drinking a glass of wine every day. Science. March 9, 2022
- How bad is a glass of wine at dinner, really? Clare Roth. March 14, 2022

大量飲酒對自身和他人帶來的意外或暴力更可以是災難性!因為醉酒而產生的性侵犯和交通意外亦不斷在增加;酒後失儀,以致說了不應該說的話、做了不應該做的事、作了不應該作的決定,也比比皆是,往往亦會引發出並沒有預期的嚴重後果!

「酒能使人褻慢,濃酒使人喧嚷,凡因酒錯誤的,就無智慧。」- 箴20:1。

醉酒後所產生的嚴重交通意外不斷增加

聖經

聖經實在沒有譴責「酒」這個東西。很多地方提到葡萄園是神的一個祝福 ,對葡萄酒的看法也是正面的,例如在詩篇104篇15節即有這句話:「又得酒能悅人心,得油能潤人面,得糧能養人心。」;「他必按時降秋雨春雨在你們的地上,使你們可以收藏五穀、新酒和油。」(申11:14)舊約也記載了用酒作獻祭:「你要從你莊稼中的穀和酒醉中滴出來的酒拿來獻上,不可遲延。」(出22:29)祭司所得的物品中亦包括酒,「凡油中、新酒中、五穀中至好的,就是以色列人所獻給耶和華初熟之物,我都賜給你。」(民18:12)雖然如此,聖經裏亦沒有給人關於飲酒「詳細」的指示。

當人們問起基督徒可不可以飲酒,除了上述的概念之外,最多人用作為「擋箭牌」的就是耶穌在婚宴中把水變成酒,讓賓客得歡愉。在約翰福音第二章管筵席的人這麼說:「人都是先擺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擺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約 2:10) 很顯然耶穌變出的是相當上等的酒,在婚宴上,耶穌和眾人都藉此分享新婚夫婦的喜悅,蒙受祝福。在「最後的晚餐」中,耶穌說葡萄酒是「用祂的血所立的新約」;使徒保羅亦用關懷的語調勸告提摩太,「不要只喝水,要為你的胃和經常的病,用少許酒。」(提前5:23)

所以,聖經並沒有禁止喝酒,祗是禁止醉酒。如果一個基督徒選擇飲酒,他們應該適度和自我控制。

挪亞和羅得醉酒的故事

洪水後,挪亞成為一個農夫,還種植了一個葡萄園。他喝了園中的酒便醉了,在帳棚裡赤裸身子。這時含 (迦南的父親) 看見他父親赤身,就到外邊告訴他兩個弟兄。於是閃和雅弗拿了一件衣服,倒轉身走著進去,蓋在挪亞身上;他們背著挪亞,以免看到父親的赤身。挪亞醒了酒,知道小兒子向他所作的事,就說:「迦南當受咒詛,必給他弟兄作奴僕的奴僕;又說:耶和華閃的神是應當稱頌的!願迦南作閃的奴僕。願神使雅弗擴張,使他住在閃的帳棚裡;又願迦南作他的奴僕。」。含看過喝醉了的挪亞的下體,而讓迦南受挪亞的咒詛,要作兄弟奴隸的奴隸!(參創 9:18-27)

“The Drunkenness of Noah” - Aureliano Milani (1675 - 1749)
畫家特別強調了挪亞赤身及露出下體的羞恥

挪亞醉酒這一幕,對那些嗜酒如命的人是很好的警戒。 挪亞是否在未醉酒之前便預備要喝醉酒,然後把衣服脫光呢?顯然挪亞沒有這樣的預備,他只不過是很偶然地喝了酒,結果就因醉酒而顯出他赤身露體的羞恥。

另外,羅得為免被人知道他們是來自所多瑪與蛾摩拉,於是遷離瑣珥,到了附近的山裏與兩名女兒居於山洞內。兩名女兒為免絕後,決定親自懷孕,於洞內兩晚間,先後灌醉羅得,趁其意識模糊間與其發生性行為誕下兒子摩押,即摩押人的始祖;小女兒則誕下兒子便亞米,即亞捫人的始祖。(參創 9:30-38)

關於濫酒的警告,聖經竟然有八十處之多*!其中最多人用來督責的經文有以弗所書5:18:「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蕩;乃要被聖靈充滿。」值得注意的是,以弗所書裏禁止醉酒,將其與被聖靈的同在形成對比:「不要喝酒,因為那是放蕩的,但要被聖靈充滿。」換句話說,聖經也警告我們,過度飲酒會使我們失去對思想和身體的控制,這是有罪的。

「 因為往日隨從外邦人的心意行邪淫、惡慾、醉酒、荒宴、群飲,並可惡拜偶像的事,時候已經夠了。」(彼前4:3。) 彼得也大大譴責醉酒、荒宴、群飲! 並與邪淫、惡慾、拜偶像並列。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0:23中關於絆腳石的訓勉:「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我們應該問自己的問題不祗是什麼是允許的,什麼是不允許的,而是一種能否造就人作出發點,因為「無論是吃肉,是喝酒,是什麼別的事,叫弟兄跌倒,一概不做才好。」(羅14:21。)

節制 - 自律

「故此,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做。」(羅 7:19。)

聖經的原則,並不複習,是:不要醉酒。為什麼不要醉酒?因為「酒使人放蕩。」「要把身體當做犧牲獻上,是活的,是聖潔的,是蒙上帝悅納的。這就是你們用理智所作的神聖服務。」(羅12:1)


一個基督徒如果喝太多酒以致失去「理智」,他會「蒙神悅納」嗎?基督徒也是如常人一樣,酒量通常會越喝越大。他可能以為自己酒量不錯,不管喝多少也不會太醉,還能思考和判斷如常 (其實不是)。當事人慢慢對酒精養成病態的倚賴,這樣的人很難想像能夠把身體「當做犧牲獻上,是活的,是聖潔的」。

「若有人毀壞神的殿,神必要毀壞那人;因為神的殿是聖的,這殿就是你們。」(林前 3:17。)

酒能使人放蕩這點相信大部份人都不會否認,畢竟社會上有太多因為醉酒造成的犯罪事件。無奈的是,聖靈的果子當中,節制是我們很缺乏的,不管是少年人還是成年人。法律規定未成年人士不可飲酒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考慮了青少年的自制力不夠。

使人跌倒

有些基督徒認為,只要沒有喝醉,無論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喝多喝少也不打緊。基督徒也需要一定的自由,這樣的想法也不合理嗎?

一群基督徒在公共場所聚集起來縱情暢飲,即使沒有喝醉,這樣的行為會為神帶來榮耀嗎?旁觀者會認為,既然給我傳福音的人也大量喝酒,那個降世為人在十架上把我們從罪拯救出來的耶穌基督會是怎樣的道理!

「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什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不拘是猶太人,是希臘人,是神的教會,你們都不要使他們跌倒,就好像我凡事都叫眾人喜歡,不求自己的益處,只求眾人的益處,叫他們得救。」(林前10:31-33。)


基督徒比享受自由更重要的一些事,是關乎愛別人和造就別人的原則。我們在基督裡得到自由,但新約清楚的教導一件事:「無論是吃肉,是喝酒,是什麼別的事,叫弟兄跌倒,一概不做才好。」(羅馬書14:21) 我們有喝酒的自由,但若這麼做會讓非信徒軟弱,跌倒、掉了信心,那就不應該喝了。成熟的基督徒對喝酒要懷有敬畏神的想法,敏於留意別人的良心,甚至在某些情況下不喝是了。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無論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處,乃要求別人的益處。」(林前10:23-24。)

世人往往把上帝賜給人類的美物肆意濫用,如金錢、工作、性事;酒也是其中之一。基督徒都該竭力避免受流行的和對神不敬的觀點所同化。這樣,旁人就不難「看出義人與惡人、事奉上帝的人和不事奉他的人之間有什麼分別」了。(瑪3:18)

總結:

「誰有禍患?誰有憂愁?誰有爭鬥?誰有哀嘆怨言?誰無故受傷?誰眼目紅赤? 就是那流連飲酒、常去尋找調和酒的人。」(箴23:29 – 31。)

如果你濫酒,有沒有問過自己是為什麼?你是否用酒精來把自己放鬆,或者把自己在人面前變得更有趣,更有自信;或者是用來應對孤獨、壓力?你知道什麼時候要停下來,但是又沒有自制?你有沒有因為濫酒阻礙了別人的信仰?

聖經沒有禁止喝酒,但是禁止醉酒。所以基督徒要謹慎對待喝酒,注意三點:

1. 知道聖經沒有禁止喝酒,但是禁止醉酒!詩篇104篇15節即有這樣的說話:「又得酒能悅人心,得油能潤人面,得糧能養人心。」上帝對人的賜福中也包括了酒,如:「他必按時降秋雨春雨在你們的地上,使你們可以收藏五穀、新酒和油。」(申11:14。)
2. 不貪戀,要節制,要自律。貪喝和喝酒成癮,屬於非正常的濫酒,是基督徒需要防範的。節制,這是聖靈所結的果子之一,它與放縱相對,意思是要追求自我約束、掌握分寸。 這樣就能做到喝酒但不醉酒。
3. 造就人,不要使人跌倒。保羅說,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基督徒行事要考慮他人的益處和感受,如果某事讓我的弟兄跌倒,我就不應去做。所以,如果因為喝酒造成自己家庭矛盾或令未信的和弟兄姊妹遠離真道,最好不要喝。

基督徒須要積極地把屬靈的德行表彰出來。不喝酒的人未必就是好人,好基督徒,但是在生活的言、行、思、態有良好表現是基督徒需要追求的。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自制能力,也不要對自己的軟弱視而不見!基督徒「不可醉酒,因為酒能使人放蕩!」

我們須要禱告對聖靈的提示能夠更感敏銳,求聖靈加力克服軟弱,甚或勇敢地祈求祂憐憫中的警戒。聖經給我們很清楚的指標,不要醉酒,乃要被聖靈充滿。

May be we can put it this way: “The two s(S)pirits are not compatible with each other! It’s an either/or situation!”

願主憐憫。


Ref:
- HKTDC Research
- *信徒與酒Christians and Alcohol - Pastor Stastny (faithweb.com)






包袱

包袱,可以叫Burden,用來比 喻肉體或精神上的負擔,是個負面詞。人一生總有包袱,可能來自責任,或者來自別人的評價,個人的經歷等等…… 。負擔可否是個正面詞,一會兒再談談。

包袱會影響人的決定和發揮。譬如一個運動員,在決勝關頭放下心理包袱,更能把實力完全發揮出來。一個基督徒,服侍神時能放下包袱,更能把恩賜完全展現出來。

有些人在一生背負着許多過去的包袱。然而,神卻喜歡人放下包袱侍奉祂。舊約聖經記載了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後,在曠野時常會被敵人攻擊,有時亦要討伐強大的敵人。出兵前往往作個宣告放下背上恐懼的包袱。

「你出去與仇敵作戰,若看見馬匹、戰車,以及比你更多的士兵,不要怕他們,因為領你出埃及地的耶和華-你的上帝與你同在。你們將要上陣的時候,祭司要來,向士兵宣告, 對他們說:『以色列啊,要聽!你們今日將要與仇敵作戰,不要心驚膽戰,不要懼怕戰兢,也不要因他們驚慌, 因為與你們同去的是耶和華-你們的上帝,他要為你們與仇敵作戰,拯救你們。』」申命記 20:1-4

祭司鼓勵士兵,數算神的恩典,讓以色列人記得神怎樣拯救他們離開埃及。現在神不僅與他們同在,還會為他們而戰,親自拯救他們,不用懼怕。接着還再宣告,有以下的心理包袱的人可以回家。

「官長也要向士兵宣告說:『誰建了新的房屋尚未奉獻,他可以回家去,免得他陣亡,別人去奉獻。 誰栽植了葡萄園尚未享用所結的果子,他可以回家去,免得他陣亡,別人去享用。 誰與女子訂了婚尚未迎娶,他可以回家去,免得他陣亡,別人去娶。』 官長要繼續對士兵說:『誰懼怕,心驚膽戰,可以回家去,免得他弟兄的心像他的心一樣消沉。』」申命記 20:5-8

上帝揀選士兵的方式,是人人皆適合,只是看他們願不願意去。若不願意,便在以下的四個理由選擇一個便可豁免參戰: 1) 上帝給他別的事情做,2)有個人事情要完成,3)要結婚,4)坦白承認恐懼。

看來要不打神的仗都頗為容易,心裏有大負擔都可豁免出戰!這樣是一個對神信心的問題,人數多寡對打神的仗不太重要。今天當我們與神同行、面對困難時,神也會與我們同在,衪不僅會為我們而戰,還將親自拯救我們。

「你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不要驚惶,因為我是你的上帝。 我必堅固你,幫助你,用我公義的右手扶持你。」(以賽亞書41:10)。

既然如此,我們該如何放下包袱呢?每個人都總有自己的責任,如照顧父母妻兒,面對生活的挑戰,我們能像門使彼得一樣,撇下一切可行嗎?

實在每一個人都有「所謂的包袱」,孝敬父母,養妻活兒,專心工作,貢獻社會等等…… 都是好的。如說神喜愛我們放下包袱跟隨衪,該怎樣放下?為了照顧孩子未能返教會嗎?忙於照顧父母不能參加事奉?如果我們這樣想的話,包袱阻止了我們侍奉,侍奉亦成為了一個包袱。

放下包袱就是放下主權,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神的旨意成就。就是說:以神為中心,包袱便放下。自我中心,看不見神,包袱就拿起。要把神放在任何事的中心,例如夫妻以神為中心,家庭以神為中心,工作、朋輩關係、健康、教會也以神為中心。

為神工作是一種榮耀,而且神預了我們每個人也有份,用我們的恩賜自願參與。把世界思想和目標(財富及功名)改為合神心意的目標,不代表把所有世上的東西丟棄。例如要照顧母親不能參與服侍的崗位,那麼服侍母親的態度就要像服侍主耶穌一樣,讓人看見聖靈而不是自己。把聚會、事奉、傳福音放在工作和生活中,還要放個頭位。

轉個焦點,很多時候我們背上的包袱,是正面的,是美好的,是神的恩典。例如,長得漂亮,家境富裕,又有語言天才,自視很高,這些也是包袱!包袱大到一個點阻礙了侍奉。成為了侍奉的包袱!這些的包袱我們切切實實的放下。

今天當我們與神同行、面對比我們強大的爭戰,必需倚靠神。因為打神的仗不是靠刀和鎗,要靠着信心仰望。當將你的道路交託耶和華, 並倚靠他,他就必成全。(參詩篇 37:5 )

「我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我說:「我在這裏,請差遣我!」」(以賽亞書6:8)

筆者發現,很多時候,不要把好的包袱看成絆腳石。這是上帝的祝福,要好好利用。